文明新风润沂蒙丨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学苑社区:文化浸润日常,打造“家门口”的幸福生态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08:10 1

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学苑社区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理念,通过“建舞台、搭平台、强后台”的创新路径,将散落的文化资源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社区的幸福网络。如今,这里不仅是居民居住的家园,更成为了滋养心灵的“文化港湾”。

在临沂客户端讯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学苑社区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理念,通过“建舞台、搭平台、强后台”的创新路径,将散落的文化资源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社区的幸福网络。如今,这里不仅是居民居住的家园,更成为了滋养心灵的“文化港湾”。

“非遗在社区 文化有传承 ”亲子手工活动

多元阵地:让文化触手可及

走进学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200平方米的空间里藏着无数惊喜。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正跟着专业老师练习书法,隔壁非遗展厅的柳编、剪纸等传统技艺展品引得孩子们驻足围观,图书馆内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沉浸在书海中……这个涵盖20余个功能室的文化综合体,每天接待服务着数百名居民,成为社区最热闹的场所。

“以前想参加文化活动得跑老远,现在来社区就能学二胡、看展览,实在是太好了。”家住柳编厂小区的张大爷笑着说。社区在44个小区布局的25处“同心驿”,如同散落的文化珍珠,让居民步行五分钟就能找到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这些配备图书角、活动区的便民站点,既解决了邻里议事的场地问题,又成为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口。

每个月的“邻里文化节”已成为学苑社区的金字招牌。在最近一次活动中,县博物馆带来的流动展览让居民近距离接触文物;戎星连的老兵们讲述的红色故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爱的家园志愿服务队组织的义演活动掌声不断……这种“政府+社会+居民”的多元参与模式,让社区文化舞台越搭越大。

学苑社区“青稚向红”茉莉之舞艺术培训公益课堂

资源整合:编织文化惠民网络

“小朋友们仔细看,这是咱们特有的莒南剪纸技艺……”县文化馆的老师正在社区开展非遗传承课堂,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这堂生动的课程,源于社区与县文化馆之间建立的长期合作机制。

学苑社区积极牵线搭桥,先后与县妇幼保健院、老年大学、博物馆等10余家单位及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协议。县老年大学分校的开设,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报名参加声乐、舞蹈等课程;县心理医院的定期坐诊,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农商行的金融知识讲座、家政培训学校的技能课程,让文化服务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双报到”单位的在职党员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800余名党员志愿者通过“红e家”平台主动认领服务岗位,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宣传、孝老爱亲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还发掘出12名“文化达人”,他们中有退休教师、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在这些“身边榜样”的带动下,社区文化活动愈发丰富多彩。

学苑社区老年人公益书法培训班——文化馆王晓玲老师在指导学员练习

机制保障:让文化活力持续迸发

“每周的楼长夜话会,我们都会收集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建议。”社区党总支书记闫蕃坤介绍道。学苑社区创新建立的“四例会”制度——社区周例会、周末书记有约、楼长夜话、物业经理联席会,如同畅通的民意管道,让居民的文化需求能够及时传递给社区工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社区了解到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随即联合县医院开展了系列健康讲座;听到家长们希望增加少儿活动的呼声后,“晨曦美”品牌活动应运而生。

在专业社工的统筹协调下,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有分工:“夕阳红服务队”专注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务,“晨曦美先锋队”聚焦青少年成长,“邻里互助队”则负责组织各类邻里文化活动。这种“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既保证了活动的专业性,又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动,让文化服务更具温度。“夕阳红”系列活动中,健康讲座、智能手机培训、代际互动等项目深受老年人喜爱;“晨曦美”品牌下的亲子阅读、科学实验、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周末节目。这种精准化的文化服务,让每个群体都能在社区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乐园。

如今充满活力的学苑社区,正以文化为笔,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动人篇章,文化已是触手可及的活动,更是融入柴米油盐的新时代生活方式。

学苑社区二胡公益培训班——社区内已退休的林凡春老师在授课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