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917的突出特点与种植技术要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06:48 1

摘要: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培育的花育917,是国内外首个连续开花半匍匐株型的高产优质宜机大花生新品种,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获植物新品种权,为花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关键支撑。

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培育的花育917,是国内外首个连续开花半匍匐株型的高产优质宜机大花生新品种,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获植物新品种权,为花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关键支撑。

一、品种突出特点

(一)株型独特且节种高效

花育917采用"开农17-6/河北高油"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株型为新型半匍匐型,株高约36厘米,第一对侧枝长45.8厘米,总分枝数14.3条,结果枝数达10条 。这种株型结构突破了传统直立型品种局限,在单粒稀播模式下(每亩5670-7800穴),比普通品种节约用种量40%以上,部分地区示范中甚至节省用种量达60%,每公顷可减少用种150-187公斤,降低成本900元以上 。同时主茎与分枝高度适中,无需化控处理,可额外节省农药成本300元/公顷 。

(二)高产稳产性能优异

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5天,出苗整齐且苗期长势强,单株结果率高,双果比例达75%以上,果实饱满度高,百果重278克,百仁重96克 。区域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亩产较对照品种增产7.3%-21.1%;2020年青岛平度50亩示范田测产,亩产达645.3公斤,创半匍匐型品种高产纪录,2021年同地区示范亩产仍保持627.94公斤的高位水平 。在新疆、河北等地的引种试验中,单粒播种较对照品种增产幅度均超过10%,展现出广泛的高产适应性 。

(三)品质上乘且用途广泛

花育917兼具高油酸、高油、高蛋白特性,经权威检测,其油酸含量达77.7%-79.3%,亚油酸含量仅0.7%-6.62%,含油量55.4%-55.78%,蛋白质含量20.3%-22.6% 。高油酸特性使其耐贮性显著提升,油炸花生仁、烤花生仁及花生油制品的货架期是普通油酸品种的1.9-6.8倍,且种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油斑和裂纹,既适合鲁花等企业压榨高端食用油,也可加工优质休闲花生食品。

(四)抗性全面且宜机适配

品种综合抗性突出,高抗叶斑病,耐锈病,抗旱性和耐涝性均达中等水平,种子休眠性中等,可有效避免收获期遇雨发芽问题 。在机械化适配性上表现优异,果柄脱落力小于秧柄,且坚韧不易断裂,机械收获时落果率低,同时果壳破壳力强,碎果率显著降低。收获后植株布局利于翻转晾晒,能有效降低干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提升产品品质安全性 。

二、核心种植技术要点

(一)选地整地与播种管理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25-30厘米,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复合肥。播种时间需严格把控,春播以5月上旬为宜,夏直播应在6月上旬前完成,避免晚播影响产量。采用覆膜栽培技术,可选择单垄种植或大垄双行模式,春播每亩密度控制在6000-7000穴,夏播可适当加密,每穴均播1粒种子,确保群体结构合理 。

(二)田间管理关键措施

苗期重点做好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齐苗;花针期需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促进果针下扎;结荚期是需肥关键期,夏播地块若基肥不足,可结合长势进行叶面施肥,补充磷钾营养。水分管理遵循"旱浇涝排"原则,尤其在结荚期避免干旱胁迫,同时雨后及时排水防涝。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针对蚜虫、棉铃虫等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与低毒农药结合的方式,病害重点防控网斑病、褐斑病,充分利用品种自身抗性减少用药频次。

(三)收获与贮藏规范

当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荚果网纹清晰、种仁饱满时及时收获,机械收获时可借助其落果率低的优势,提高收获效率。收获后需快速晾晒,将含水量降至10%以下,避免霉变。贮藏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低温低湿,利用其耐贮性优势延长保存期,同时注意单独存放,防止与普通花生混杂影响品质。

(四)适宜区域把控

该品种适应性广泛,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新疆、江苏、四川、江西、贵州等11个省份种植,春播、夏播模式均可适配 。但需注意避开华南产区,其气候条件不适宜品种生长;在高海拔或极端气候区域种植前,建议先进行小面积引种试验,确认适应性后再规模化推广。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