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北大俞孔坚教授突遭意外去世,最后影像曝光,网友纷纷表示惋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7:52 2

摘要:巴西当地时间 9 月 23 日傍晚,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湿地的暮色中,一架注册号为 PT-BAN 的小型飞机在阿基道阿纳市附近坠毁,机上 4 人无人生还。巴西军事消防部门接报后展开 9 小时搜救,最终在农场废墟中发现遇难者遗体,其中包括 62 岁的北京大学建

巴西当地时间 9 月 23 日傍晚,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湿地的暮色中,一架注册号为 PT-BAN 的小型飞机在阿基道阿纳市附近坠毁,机上 4 人无人生还。巴西军事消防部门接报后展开 9 小时搜救,最终在农场废墟中发现遇难者遗体,其中包括 62 岁的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

同机遇难的还有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调查显示,失事飞机归飞行员个人所有,虽未发现适航问题,但飞行员不具备商业包机资质,且有消息称该机型为 1958 年生产的老旧直升机,部件腐蚀可能成为事故诱因。目前巴西航空事故调查与预防中心(CENIPA)已进驻现场,但受湿地交通不便及旱涝交替影响,调查进展受阻。

俞孔坚教授遇难前发布的 3 分钟视频,成为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讯息。这段发布于个人微信视频号的影像中,他身着红色 T 恤、背着斜挎包穿行在潘塔纳尔湿地,镜头里的雨林正被牧场蚕食,他对着镜头感叹:“南美潘塔纳尔天然湿地正一步步消失”,结尾那句 “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 更令观者扼腕。

此次巴西之行,俞孔坚正参与纪录片《海绵星球》的拍摄,旨在通过影像呼吁全球关注湿地保护。而就在事故发生前 20 天,他还以 “2025 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 身份出席巴西建筑与城市规划国际大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9 月初,他带领团队刚在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竞赛中斩获两项大奖,南昌鱼尾洲公园与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两大作品从 463 项全球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1963 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农家的俞孔坚,有着扎根土地的学术底色。1995 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后,他放弃海外教职回国,创办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同时创立土人设计机构,将 “海绵城市” 理论从学术构想推向国家战略。2015 年,他倡导的 “海绵城市” 理念被纳入中国国家政策,通过 “渗、滞、蓄、净、用、排” 六字方针破解城市内涝难题,至今已主导全球 250 余座城市的生态修复项目。

他的设计实践始终贯穿着 “生态优先” 的理念:中山岐江公园以工业遗迹再生诠释生态修复,秦皇岛红飘带公园用低成本设计重构湿地景观,这些作品多次斩获国际奖项,成为景观设计界的标杆。即便曾因理论革新与传统园林学派产生争议,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价值在近年极端天气中愈发凸显。

噩耗传来后,北京大学迅速确认消息并发表声明,称俞孔坚是 “学术界的重要旗帜与灵魂人物”。他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追忆:“先生总说‘设计要对得起土地’,现在他把自己留在了热爱的湿地里”。国际景观设计师联合会发文悼念,评价其 “用中国智慧改写了全球生态设计的规则”。

网友在最后影像的评论区留下数千条悼言:“本盼着纪录片开播,没想到成了遗作”“他让城市学会与水共生,却没能完成最后的探秘”。业内人士指出,俞孔坚的离世不仅是中国景观设计界的损失,更让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失去了一位关键倡导者 —— 他的理论正被 50 多个国家借鉴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目前,北京大学尚未发布正式讣告,土人设计官网已转为黑白色调。潘塔纳尔湿地的风里,那个为生态保护奔走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播下的 “海绵城市” 种子,正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

来源:代军哥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