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惊悉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始院长俞孔坚教授于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在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湿地遭遇坠机事故,不幸因公殉职,终年62岁。这一噩耗传来,国内外建筑与景观设计界陷入深切悲痛,各界人士无不扼腕叹息——一位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生态人居事业的学术巨擘猝然
惊悉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始院长俞孔坚教授于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在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湿地遭遇坠机事故,不幸因公殉职,终年62岁。这一噩耗传来,国内外建筑与景观设计界陷入深切悲痛,各界人士无不扼腕叹息——一位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生态人居事业的学术巨擘猝然离世,实为我国建筑设计业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损失。
俞孔坚教授的学术生涯与实践足迹堪称时代标杆。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后,他毅然归国,于1997年起先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及土人设计机构,系统性推动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他提出的"生态安全格局""逆向规划""海绵城市"等核心理论,打破传统工程思维局限,主张以自然之道解决城乡生态难题,其"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议被纳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直接支撑了4项国家重要法规的制定,广泛应用于北京、广州等数十个城市的规划实践中。从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到河北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他主持的1000多个生态修复项目,以生态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斩获国际奖项100余项,其中14度摘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奖,20余个作品被收入欧美高校专业教材,彰显了中国设计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舞台上,俞孔坚教授始终是中国生态理念的积极传播者。他先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荣获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最高荣誉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奖、世界生态领域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等顶级荣誉,60余次受邀在国际大型会议担任主旨演讲人,其理论与实践被《自然》《纽约时报》等千余家国际媒体报道。此次赴巴西,他既为参加国际建筑与城市规划大会,更肩负着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的使命,深入有"地球最后的伊甸园"之称的潘塔纳尔湿地探寻生态智慧,离世前仍在为传播"与水共生"的理念奔走,那句"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的感慨,成为他深耕学术、践行理想的最后注脚。
作为学者与教育家,俞孔坚教授的思想与精神滋养了一代从业者。他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生存的艺术"为核心构建的学术体系,为景观设计学科奠定了理论根基;他培养的大批学生如今已成为行业中坚,延续着他"大脚革命"的生态理想。正如学生所言,他是"现代风景园林的奠基人",其激情与远见曾为无数迷茫学子照亮前行道路。
"归于原始,归于海绵,归于最后的伊甸园",网友的悼念恰是俞孔坚教授一生追求的写照。他将生命定格在探寻生态真理的路上,用62载人生践行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类福祉"的誓言。虽然巨星陨落,但他留下的理论遗产、经典作品与精神火种,将永远指引着城乡生态建设的方向。
俞孔坚教授千古!他的学术精神与生态理想,必将永远激励后人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来源:蜗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