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07:09 1

摘要: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与一只小动物产生过特别的联结?可能是它的成长让你惊喜,或是它的陪伴让你温暖?今天,我们要走进作家陈忠实的故园,看看他与一对白鸽相遇后,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又收获了怎样的心灵感悟。”

《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得鸽—喂鸽—孵鸽—观鸽飞”的养鸽经历,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从向往到震颤、自豪的情感变化。

2、品析白鸽描写语句,理解老白鸽护崽、小白鸽蜕变的特点,感受“白鸽”的象征意义。

3、领悟文章对生命之美的赞颂,联系生活培养尊重生命、追寻美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养鸽阶段,梳理作者情感脉络,重点体会幼鸽蜕变的“震颤”与白鸽飞翔的“陶醉”。

2、分析白鸽形象(老白鸽护崽、小白鸽从丑到美),理解其象征的生命之美、自然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的深层含义,体会对生命成长、自由生活的向往。

2、将文中对生命之美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认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珍视美好生命。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以“生命相遇”唤起共鸣

1、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与一只小动物产生过特别的联结?可能是它的成长让你惊喜,或是它的陪伴让你温暖?今天,我们要走进作家陈忠实的故园,看看他与一对白鸽相遇后,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又收获了怎样的心灵感悟。”

2、板书课题《我的白鸽》,补充背景:“本文创作于陈忠实隐居乡下故园、专注文学创作的时期,白鸽的到来,为他单调的写作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也让他对‘生命’与‘美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介绍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当代著名作家,其创作始终扎根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以渭河平原为背景,展现了白鹿两大家族半个世纪的兴衰,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文关怀,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陈忠实的散文同样延续了其“质朴中见深刻”的风格,常以乡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为切入点,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与精神追求,《我的白鸽》便是这一风格的典型体现。

2、生字词精准积累

字音正读与字形辨析:

重点字音:

喙(huì,注意与“缘(yuán)”区分)

惬(qiè,避免误读为“xiá”)

蜕(tuì,与“脱(tuō)”字形辨析)

翱(áo,不要误读为“gǎo”)

骊(lí,牢记“骊山”为特定地名读音)

蜿蜒(wānyán,均为形声字,注意“蜒”不要写作“延”)。

易错字形:

“邋遢(lāta)”二字均为“走之底”,注意“邋”右半为“剌”,“遢”右半为“沓”

“亭亭玉立”的“亭”不要写作“停”,强调“姿态端正”的含义

词语语境释义与运用:

惬意:文中指作者看着白鸽自在活动时“满意、舒畅”的心情,造句示例:“周末午后,坐在阳台看书,阳光洒在身上,格外惬意。”

蜕变:文中特指小白鸽从“光秃秃、丑陋”到“雪白纯净、亭亭玉立”的形态与气质变化,造句示例:“毛毛虫经过漫长的等待,最终蜕变为美丽的蝴蝶。”

洞达豁朗:文中形容作者因白鸽相伴,内心变得“通透、开阔”,造句示例:“读完这本散文集,心中的困惑消散,顿感洞达豁朗。”

风烛残年:文中并非指人,而是形容老旧纸箱“临近破损、即将无法使用”的状态,体现作者对白鸽居住环境的关注,造句示例:“那只陪伴爷爷多年的旧藤椅,已如风烛残年,却仍被细心保养着。”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梳理脉络——搭建“养鸽故事线”

1、默读任务:学生默读课文,用“时间+事件+作者心情”的格式,摘录关键信息,完成“养鸽经历梳理表”,教师巡视指导。

养鸽阶段核心事件作者心情得鸽之前听老舅讲述自家鸽子,心生向往;老舅提议让白鸽在 “我” 家孵小鸽以认家向往(对白鸽的期待)初得白鸽老舅送来一对老白鸽,“我” 为其搭建纸箱窝,每日撒苞谷喂养 欣喜、感激(对拥有白鸽的喜悦,对老舅的感谢)喂养与信任老白鸽逐渐适应环境,不再飞回老舅家,与 “我” 成为亲密伙伴,常围绕 “我” 活动惊喜(对白鸽信任的意外与感动)白鸽孵育发现老白鸽产卵,观察其轮番孵蛋;幼鸽破壳,老白鸽轮番捕食喂养,自身消瘦邋遢喜悦、好奇(发现产卵的惊喜)→ 期盼(等待幼鸽成长的急切)幼鸽成长目睹幼鸽从 “光溜溜、丑陋” 到 “雪白纯净、亭亭玉立” 的蜕变沉静(等待过程中的平和)→ 震颤(被幼鸽之美打动)白鸽飞翔拍掌激励小白鸽,看着两代白鸽在天空自由翱翔自豪、陶醉(见证白鸽飞翔的骄傲,享受此刻的美好)

2、小组分享与补充:每组派代表展示表格,其他小组补充遗漏细节(如老白鸽“瘦了、毛色灰脏”的护崽细节),教师总结:文章以“白鸽的成长”为明线,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让养鸽故事既清晰有序,又饱含情感温度。

步骤二:细读课文,品析语言——解锁“白鸽形象密码”

1、聚焦“老白鸽”:护崽深情与家园依恋

出示关键语句:

①“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原上原下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②“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③“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儿灰脏有点儿邋遢。”

小组讨论:从这些语句中,能读出老白鸽的哪些特点?作者为何要强调这些细节?

明确:①“依恋故巢”:老舅的话点明白鸽对原有家园的执着,为后文“孵小鸽认新家”的情节做铺垫,也体现动物本能的家园意识;②“护崽深情”:“轮番飞进飞出”“捕捉美味佳肴”写出老白鸽对幼崽的精心照料,“瘦了、毛色灰脏”则以自身的“牺牲”反衬护崽的无私,让老白鸽的形象更显温情;③作者通过这些细节,不仅展现白鸽的生物特性,更暗含对“父母之爱”“生命责任”的赞美。

2、聚焦“小白鸽”:从“丑”到“美”的生命蜕变

对比阅读语句:

①初生时:“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它俩紧紧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母亲或父亲归来哺食。”

②长大后:“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

个人批注:用“______(词语)写出了小白鸽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的句式,写下批注;教师示例:“‘光溜溜’‘光秃秃’写出了小白鸽初生时的丑陋、脆弱,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关注与怜惜。”

全班交流:重点分析“牛乳”“仙女”两个比喻的妙处——“牛乳”既写出羽毛的纯白,又暗含柔软、纯净的质感,传递出温和的美感;“仙女”则赋予小白鸽圣洁、灵动的气质,与初生时的“丑陋”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生命蜕变的神奇,也让作者“心灵震颤”的情感更具说服力。

步骤三:深读课文,探究主旨——解码“白鸽的象征意义”

1、思考:白鸽对作者的写作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与“写作”相关的语句,如:

①“白鸽的到来对于‘在远离城市的乡下故园里住着读书写作’的‘我’来说,缓解了自己单调、寂寞的写作生活,给家族老屋带来了生机与灵气。”

②“老白鸽哺育小白鸽的温情与欢乐能帮助‘我’‘心绪归于清澈和平静’‘情绪由亢奋渐渐归于冷静和清醒’,并且‘自觉调整到最佳写作心态’。”

③“看到初生形态丑陋的小鸽,‘我’既期待它们蜕变和成长,也在等待中获得了沉静的力量和创作的灵感,将白鸽哺育幼鸽的动人情感‘渗透到对作品人物的气性的把握和描述着的文字之中’。”

教师总结:白鸽不仅是作者生活中的“陪伴者”,更是写作中的“灵感启发者”——它们带来的生机缓解了寂寞,它们的温情平复了心绪,它们的成长给予了创作养分,让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更能把握“生命的温度”。

2、小组探究:“白鸽”仅仅是动物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结合文中“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等语句,分组讨论“白鸽的象征意义”,教师引导梳理:

①生命之美:无论是老白鸽护崽的温情、小白鸽从丑到美的蜕变,还是两代白鸽飞翔的灵动,都展现了生命成长的神奇、生命情感的真挚,是“生命之美”的具象化;

②自然之美:白鸽的筑巢、孵蛋、成长、飞翔,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它们与乡下故园的田园风光相融,代表着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

③理想之美:作者在白鸽身上看到了“纯净”“自由”“美好”,这些特质既是他对生活的期待,也是他文学创作中追求的“理想境界”——白鸽成为作者心中“美好理想”的化身。

3、解读关键句:“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提问:“‘这一刻’具体指什么时刻?为什么作者会觉得‘世界就是白鸽’?”

明确:“这一刻”指小白鸽学会飞翔,与老白鸽一同在天空翱翔的时刻;作者眼中的“世界”,不再是单调的写作环境,而是被白鸽的“纯净”“自由”“美好”填满——此时的白鸽,既是眼前的实景,也是作者对“生命成长的赞叹”“自由生活的向往”“美好世界的期盼”的集中体现,因此“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美好瞬间的沉醉,以及对生命与生活的深切热爱。

步骤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践行“生命之美”的感悟

1、分享交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像作者‘遇见白鸽’这样的时刻——因某个生命的成长、某个美好的瞬间而心生触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享你的经历与感悟。”

示例引导:“去年春天,我在阳台种了一盆向日葵,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冒出嫩芽、长出叶片,再到开出金黄的花盘,我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当看到花盘朝着太阳转动时,我突然觉得生命特别神奇,也懂得了‘坚持与等待’的意义。”

2、教师小结:“无论是陈忠实笔下的白鸽,还是同学们分享的向日葵、小动物,它们都是‘生命之美’的载体。希望大家能像作者一样,学会用细腻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生命,用敬畏的心态对待每一份美好,让‘热爱生命、追寻美好’成为生活的常态。”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跟随陈忠实的文字,经历了一场与白鸽的‘美好相遇’——从得鸽时的向往,到看鸽成长的震颤,再到见鸽飞翔的陶醉,我们不仅读懂了一个温情的养鸽故事,更读懂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文中的白鸽,是生命的使者,是自然的精灵,更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带着这份感悟,去发现生活中的‘白鸽’,去守护身边的‘美好’。”

(五)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选择生活中让你感受到“生命之美”的事物(如一株植物、一只小动物、一个成长瞬间),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①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②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③点明从中获得的感悟。

2、拓展阅读:阅读陈忠实的散文《告别白鸽》(《我的白鸽》完整版),对比课文与原文的内容差异,思考作者在原文中还表达了哪些与“白鸽”相关的情感,写下150字左右的阅读笔记。

3、实践行动:若家中饲养小动物,或遇到流浪动物,尝试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它的生活状态(如进食、活动、成长变化),感受生命的鲜活与美好,下次课分享你的日记片段。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