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1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要聚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旅游业产品体系。通过深化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 陈 飞
今年9月1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提出,要聚焦融合发展,完善文化旅游业产品体系。通过深化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文旅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环节和领域,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多元的“产业集合体”。近年来,文化旅游业与工业、教育、体育、交通等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模式、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关键力量。
构建大文旅工作机制,凝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构建“大文旅”工作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协同发力。
建立跨部门组织协调机制。持续完善文旅发展领导机构运行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常态化协同议事平台,针对“百业+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强部门协同、地区联动、政企合作,实现多部门联合调研、共同决策,提升统筹协调效率。同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成立由各级党委“一把手”挂帅的“百业+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整合文旅、发改、农业、交通等多部门职能,实现“一个专班管全域”,高效率统筹“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全要素资源整合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模式,开展全域“百业”资源普查,建立涵盖工业遗址、农业庄园、体育场馆、科技园区的“融合资源数据库”,并标注地理位置、产业特色、可开放时段等信息。设立市场化运作的资源整合中心,搭建文旅产业联盟,吸引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和资源对接。组织“百业+文旅”项目对接会,定期组织文旅企业与工业、农业、体育等行业企业“一对一”洽谈,促成合作项目落地,实现百业供给与文旅需求的精准匹配。
完善全链条服务监管机制。要落细落实扩大文旅消费服务一揽子政策,健全“直达快享”机制,及时调整出台增量政策。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研究制定有序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政策支持,探索设立各类文旅研发基金,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文旅项目用地用水、生态空间管控和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绩效激励等机制。要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持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督查暗访和游客满意度调查,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旅游环境。加大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障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完善文广旅智慧化融合监管与执法平台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市场“执法一张图”,提高智慧化监管水平。
深化多业态创新融合,拓展“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
针对不同行业特性,设计“百业+文旅”差异化融合模式,形成“一业一特色场景”。其中,“演艺+文旅”“乡村+文旅”“体育+文旅”是典型的融合消费场景。
以“演艺+文旅”强化消费体验。演艺与文旅的融合,催生了多种新型文旅消费场景,如实景演艺、沉浸式戏剧、主题街区演艺等。鼓励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挖掘自身特色,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并将创排的各类沉浸式演出嵌入街巷之中、融入景区之内,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乃至“共创者”的身份转变。
以“农业+文旅”打造消费品牌。“农业+文旅”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文旅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和乡村美丽,创造出以乡村为核心场景的新型消费场景和文化空间。要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围绕地域文化、农业品牌、民俗风情,打造可视化、可传播、可变现的乡村IP。结合“美丽宜居镇村”“最美乡村”“休闲创意农业”等建设,整合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构建从农业种植、初加工、文创加工、数字展示、旅游体验、社交电商到品牌打造的全链条体系。通过“标准化”打造、“景观化”提升、“功能性”完善,构建集“景观、休闲、旅游、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廊道。培育和发展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突破传统乡村旅游的“吃住行”浅层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维消费场景。
以“体育+文旅”激发消费活力。结合重点体育赛事,开展好“跟着赛事去旅行”相关活动。将城市美食、地理风貌、非遗民俗等元素融入赛事策划,开发赛事主题旅游线路,配套举办美食嘉年华、非遗展演等特色活动,提升体育赛事品质,促进体旅融合发展。通过体育赛事与亲子旅游、时尚休闲、非遗集市等活动结合,加快推动消费结构从单一的赛事旅游向高层次的运动休闲度假游升级。
在推进体旅融合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强化赛事宣传推广,通过专题报道、新媒体直播、网红引流等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提升赛事品牌价值和传播影响力。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开赛以来,不仅点燃了全民足球热情,更以“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创新模式,将一张10元的球票转化为超百倍甚至千倍的消费增量,成为撬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有数据显示,苏超第八轮期间(8月2日—3日),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宿迁等6个主场城市游客量同比增长24.67%。其中,主场城市接待客场城市游客量同比增长356.06%,生动诠释了“一场球赛带火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优化高能级产品供给,夯实“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
梯度培育优质文旅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各地加强孵化器、众创空间、综合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构建文旅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重点发挥地方文旅集团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做优做强,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旅游民宿、旅游商品店等中小微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文化娱乐、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传统文旅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动漫游戏、数字演艺、电竞文旅、智慧旅游等新兴文旅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招引国内外头部文旅企业落户,引导主业基础坚实、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入文旅领域。
科技赋能文旅产品创新升级。科技赋能“百业+文旅”,本质上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经济领域的具象化。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对文化产业链实施全要素改造。利用视觉、沉浸、生成等数智技术,推出云展览、网络直播、云演播等创新产品,加快“元宇宙”创新平台和场景建设,打造符合文旅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大模型。在文化遗产数字传承、3D动漫、全息显示装备等领域,要培育建设文旅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
因地制宜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推动“百业+文旅”融合落地。要落实“两新”政策,聚焦补齐文化设施短板、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点方向,推动文旅设施设备更新提档升级。根据地域文旅资源分布和开发状况,编制文旅项目招商需求清单,大力引进一批业态好、玩法新、品牌强的文旅产业项目。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