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点亮城市精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6:03 1

摘要:为帮助朋友患白血病的妻子,烟台外卖小哥王旭光自掏腰包,发起了一场“爱心绿植义卖”活动。目前,已经有近70家商铺加入进来,这些商铺主动提供场地,在门口摆放绿植和宣传板,进一步扩大了爱心的传播范围。

一份善意能走多远?烟台街头的一盆盆绿植中,藏着温暖的答案。

为帮助朋友患白血病的妻子,烟台外卖小哥王旭光自掏腰包,发起了一场“爱心绿植义卖”活动。目前,已经有近70家商铺加入进来,这些商铺主动提供场地,在门口摆放绿植和宣传板,进一步扩大了爱心的传播范围。

从一个人的善意,到一群人的接力,照见的是城市文明的底色。困难面前,有人率先站出来施以援手,爱心就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唤醒更多人心中的善意。随着一份份善意发散传递,就能形成一种大气候,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这些正能量,正是城市的精气神所在。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道上,更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善举之中。从烟台的爱心绿植,到淄博的爱心冰柜,好人的集聚是城市文明的厚积薄发。其中的每一份平凡善举,都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人们可以从一次次善举中触摸城市的温度,感受向善的力量,从而更愿意主动去成为那束“光”,用实际行动照亮他人,为城市建设增添光亮。

越是微光,越应用力呵护。平凡善举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们源于人们内心最朴素、本真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超越身份、年龄等界限,唤醒城市中的集体善意,形成更稳固、更有韧性的社会治理网络。我们理应呵护这些善意,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可复制的治理资源。当“好人好报、德者有得”成为共识,平凡善举得到应有的尊崇,才能激发更多人愿为善、敢为善的内生动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美好城市,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民间自发互助的故事,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当前,不少地方探索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如聊城的“有事来聊”、菏泽东明的“村民议事厅”、济宁邹城的“网格有约”等等。群众表达诉求、协商共治有了更加多元的平台,政府的角色,也逐渐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和“赋能者”,为基层善治注入持续动力。

事实证明,让群众在社会治理中当主角,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就能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焕发城市发展的朝气,让生活其间的人们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