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胸腔变成无形的“液态牢笼”,每一次呼吸都成为煎熬,每一分钟都如溺水中挣扎……这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真实感受。9月23日记者获悉,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三科与胸外科团队创新采用“三联疗法”为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传统治疗受阻的李先生破解恶性胸腔积液困局,助其从
转自:沈阳日报
当胸腔变成无形的“液态牢笼”,每一次呼吸都成为煎熬,每一分钟都如溺水中挣扎……这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真实感受。9月23日记者获悉,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三科与胸外科团队创新采用“三联疗法”为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传统治疗受阻的李先生破解恶性胸腔积液困局,助其从“窒息边缘”重获“呼吸自由”。
绝境:积液锁肺,传统治疗遇阻
3年前,李先生因左肾透明细胞癌接受部分切除术,今年初,他出现双侧胸腔“泛滥成灾”的积液,更棘手的是,合并的肾病综合征让他的血清白蛋白跌至20g/L(正常值40-55g/L),肾脏过滤功能不足正常人的1/3,传统靶向治疗被迫中断。
辗转多家医院进行胸水穿刺抽液治疗,但效果不佳,当他来到市五院肿瘤内三科时,气短症状已十分严重,左肺完全压缩,纵膈明显右偏,“那段时间就像被困在深水里,连睡觉都要保持半坐姿,稍微平躺就感觉要窒息。”李先生回忆道。
破局:多学科攻坚,创新“三联疗法”
面对这个医学难题,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开启了一场跨学科的智慧攻坚。经胸外科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后,排出部分积液,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暂时得到改善。肿瘤内三科主任邓俭称:“这就像在暴风雨中修船,既要阻止船舱进水,又要保证船体结构稳固,困难重重。”
“左侧胸腔积液包裹太严重了,即使实施胸腔闭式引流,仍有较多积液无法引出。”胸外科主任曲博说,为解决燃眉之急,团队再次为患者放置一枚胸腔引流管。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患者每日胸水引流量高达800毫升,引流管成为维持生命的“生命线”,但胸水却不断再生,由于存在肾功能不全,胸腔内无法使用化疗药物控制胸水,顽固性低蛋白血症又促使胸水生成。与此同时,双管引流给李先生带来明显疼痛,每晚需用止痛药才能入睡。
胸外科与肿瘤内三科多次开展多学科讨论,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为患者胸腔内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红霉素+高渗糖”,构建胸腔局部“化学屏障”的同时,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胸水渗出。
新生:胸水消退,疗效长期稳固
奇迹在第三次灌注后显现:原本浑浊的胸水逐渐清澈,引流瓶中的液体变为“涓涓细流”。
11天后,李先生顺利出院。出院1个月后复诊,双肺CT显示左侧胸水无增多,“现在我能平躺着睡整夜觉了,这种久违的自由呼吸,就像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希望。”李先生动情地说。
出院3个月后的回访,李先生的胸水依旧没有增多。曲博称,当传统治疗手段受限时,医疗团队通过创新组合疗法,为患者开辟出新道路,更为同类疑难病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