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模拟观众分贝,场馆音响循环播放去年总决赛原声,尖叫声冲到120分贝,孙颖莎故意让工作人员把音量再调高10%,她喊一句“听不清自己心跳,就听不清对手旋转。”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跳到“1”,首钢园冰蓝色的穹顶灯唰地亮起,孙颖莎把外套拉链拉到顶,低头钻进场地。
面对一圈长枪短炮,她第一句就扔出态度:“大满贯不是打卡,是冲锋。”
没有铺垫,没有寒暄,六个字像发球直接得分。
过去七天,她每天两练,上午练接发球拧拉,下午练多球冲刺,脚底磨出的水泡用剪刀剪掉继续上。
体能师透露,她本周跑动距离累计26公里,比上周多拉了4公里,只为适应北京秋天干燥球速。
王楚钦在隔壁台,陪练是模仿林昀儒的左手生胶,他让队友把发球机调到“最贼”档位,回球失误率压到8%才肯停。
两人被问混双会不会兼项,王楚钦甩甩汗水:“既然报名,就奔冠军去。”
教练组把训练表贴在通道墙,莎头组合的训练时段被红线框了三次,优先级排在所有项目最前。
肖战指导拿着秒表掐节奏,要求前三板结束战斗的概率必须过70%,“不能让别人把比赛拖进我们不舒服的节奏。”
为了模拟观众分贝,场馆音响循环播放去年总决赛原声,尖叫声冲到120分贝,孙颖莎故意让工作人员把音量再调高10%,她喊一句“听不清自己心跳,就听不清对手旋转。”
昨晚技术会上,数据组给出主要对手录像,张本美和的反手快拨、勒布伦兄弟的侧剌全部剪成3分钟短视频,循环播放三遍,莎头边看边记,笔记写了满满两页。
被问到首冠压力,孙颖莎把毛巾搭在肩上:“压力是燃料,不是包袱。”
王楚钦补一句:“我们训练量已经把答案写好了,就等比赛抄一遍。”
凌晨十二点,场馆灯光调暗,两人加练了15个发球,每一个落点都用粉笔在地上画圈,直到圈与圈之间误差不超过一厘米才收工。
走出场地时,王楚钦把外套扔给孙颖莎,她顺手披上,背影被跟拍镜头定格——配文“并肩”冲上热搜,阅读半小时破千万。
今日首轮,他们将对阵巴西组合,排名比莎头低二十位,但两人仍把对手当决赛打,“大满贯从无弱旅,每一板都当赛点。”
这是莎头组合第一次在家门口冲击大满贯,首都体育馆的屋顶曾在2015年见证马龙登顶,如今轮到他们书写下一行注脚。
北满训练基地门口停着两辆大巴,车窗贴着遮光膜,里面坐着教练组最神秘的“数据别动队”。
他们的任务不是挥拍,而是记录——把十位重点选手每一次呼吸写进表格。
林诗栋首当其冲,过去十天,他的反手拧拉弧度被量角器测了两千次,平均弧度37.2度,比标准多0.8度,教练组担心旋转过量导致出台,连夜给他换硬一度海绵,试打二十球后,出台率从12%降到4%。
向鹏的课题是“慢热”,热身第一局胜率仅55%,体能师把他的热身流程拆成九段,每段配心率带,必须让心率在120到140之间跳够三分钟才能进入下一段,试训三天,首局胜率拉到78%。
钱天一的发球被高速摄影机拍成960帧,慢放显示抛球高度落差3厘米,裁判肉眼难察却易被鹰眼捕捉,她加练“定点抛球”,头顶吊一根细线,球每次必须擦线而过,一千次训练后,抛球误差缩到1毫米。
陈垣宇的症结在“后程掉速”,第七局跑动距离比第一局少18%,体能教练给他绑上5公斤沙袋打多球,要求每局完成30组“杀上网”,一周后,第七局冲刺速度反升5%。
蒯曼的正手斜线被AI统计出“习惯落点”占比68%,对手提前站位易被封杀,她闭关加练直线,每天五百板,手心磨出血泡,用创可贴缠两圈继续,直线使用率提升到42%,教练组才在表格上盖“合格”。
林高远重新调整发球动作,抛球手从身体右侧改到正前方,录像对比显示,对手接发准备时间多了0.15秒,等于多出一板主动机会。
王艺迪的体重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营养师从63.8调到63.2,脂肪率降0.3%,以保证侧身移动更干净。
梁靖崑的“情绪表”每天填色,绿色代表平静,红色代表急躁,过去一周绿色天数从3天涨到6天,心理师用“呼吸节拍器”帮他降心率。
周启豪的接发球站位被红外标记,左脚脚尖距离底线从35厘米调到40厘米,反手位漏洞面积缩小20%。
石洵瑶的“视线追踪”显示,她盯球时间比顶级选手少0.05秒,训练时戴“延迟眼镜”,镜片每0.1秒闪黑一次,强迫眼睛延长盯球时间,五天后,追踪时长增加0.04秒,已接近达标。
今晚,十人名单被密封送往首钢园,教练组只留下一句话:“保冠是底线,爆破上限靠你们。”
大巴启动,车灯切破夜色,像把十把暗箭提前安放在对手看不见的角落,只等明天开弓。
来源:TA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