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蔬菜里要说秋冬季节的“当家菜”,大白菜绝对能占一席之地。北方人家入冬前囤上几百斤白菜是常事,腌酸菜、做辣白菜、炖菜炒菜都离不开它;南方也爱种白菜,清爽解腻又耐储存。但大白菜收获讲究“火候”,收早了包心不紧实、产量低,收晚了容易遭霜冻、芯部腐烂,到底啥时候收白菜
蔬菜里要说秋冬季节的“当家菜”,大白菜绝对能占一席之地。北方人家入冬前囤上几百斤白菜是常事,腌酸菜、做辣白菜、炖菜炒菜都离不开它;南方也爱种白菜,清爽解腻又耐储存。但大白菜收获讲究“火候”,收早了包心不紧实、产量低,收晚了容易遭霜冻、芯部腐烂,到底啥时候收白菜最合适?这就给大家说清楚。
每年霜降前后,北方菜市场就堆满了新鲜大白菜,但因地域气候差异,收获时间有早有晚。最早开始收白菜的是东北、内蒙古等严寒地区,这些地方10月初就可能出现霜冻,10月中旬夜间温度甚至接近0℃,所以一般在9月底到10月初就动手收获。因为白菜怕冻,一旦遭遇严霜,外层叶片会冻伤发黑,芯部也会变软变质,没法长时间储存,必须赶在初霜前把白菜收回家。
像华北、黄淮地区,比如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大白菜收获集中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也就是霜降后、小雪前。这些地方秋末降温慢,白菜能多生长一段时间,包心更紧实,但也要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收获。具体时间不能只看日历,得结合“长势+天气”双重判断:一是看白菜包心,当外层叶片微微下垂、包裹得紧实,用手按压菜芯硬挺不松软,就是成熟的信号;二是看温度,在当地首次强霜冻来临前7-10天,或者土壤上冻前20天左右收获,既能保证产量,又能避免冻伤。
判断大白菜是否该收获,还有两个实用小技巧。第一个看叶片:当白菜外层的老叶从浓绿慢慢转为浅绿,叶尖微微发黄,但没有大面积干枯,中间的菜心完全包拢,看不到松散的叶片,就到了最佳收获期。第二个看时间:如果记不准霜冻时间,就按“秋分种、霜降收”的老规律倒推,秋播白菜一般在秋分前后播种,经过50-60天生长,到霜降后基本成熟,这个时间段收获准没错。
为啥说收获时间不能乱?收早了的白菜,因为温度还没降下来,菜心还在“松散生长”,不仅单棵重量轻,包心不瓷实,储存时还容易散叶;收晚了更麻烦,低于0℃的霜冻会让白菜细胞结冰,解冻后叶片软烂流水,就算没冻透,芯部也会变得发糠,不管是鲜吃还是腌制都不行。
收获大白菜也有讲究,新手建议选晴天上午收。因为经过一夜晾晒,白菜叶片水分减少,既不脆嫩易折,又方便后续处理;如果选雨天或露水大的早晨,白菜带水收获,晾晒时容易发霉。收白菜时别直接拔,用铁锹或菜刀从根部以上3-5厘米处切断,保留少量根须(方便晾晒时吸收水分,保持新鲜),收完后先在地里摊开晾晒2-3天,让外层叶片稍微失水变软,再码成堆或捆成捆,这样储存时不容易腐烂。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冬天也不会频繁霜冻,大白菜不用急着集中收获,只要菜心包紧了,啥时候吃啥时候砍就行,也不用大规模储存,随吃随采更鲜嫩。但北方不行,寒冬一来土壤上冻,白菜停止生长,必须在封冻前收完储存,不管是窖藏、埋土保存,还是腌制成咸菜,都得靠这波“秋末收获”囤够过冬的量。
总之,大白菜收获没有“统一时间”,核心是跟着当地的气候、温度和白菜长势走——既等它长到包心紧实,又赶在霜冻和上冻前动手,这样收的白菜,产量高、口感好,还能存得久。
来源:三三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