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公历9月25日,农历八月初四,从公历上来看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从农历上来看,这天在一些地区的民间也有习俗和讲究的。
导语:今日八月初四,老话“初四不见雨,婆娘骂闺女”,晴天有啥预兆?
今天是公历9月25日,农历八月初四,从公历上来看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从农历上来看,这天在一些地区的民间也有习俗和讲究的。
例如,在旧时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农历八月初四这天视为“禾苗生日”或“稻苗生日”。这天人们要举行一些活动,感谢自然和神灵的庇佑,让禾苗顺利生长。同时,也会期盼丰收,祝愿最后的生长阶段一切顺利,有个好收成。期盼秋季能有个好收成。
另外,旧时一些地区,还把八月初四这天视为“剃头日”,他们认为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因为,旧时人们比较好谐音梗,“八”谐音“发”,“四”在某些方言中谐音“事”,有“好事发生”的美好寓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这天祭祀土地神,答谢土地爷和向土地爷汇报收成,并祈求其来年再获丰收。
当然,这些都是旧时民间的一些说法了,现在人们已经不讲究这些了。但是,农历八月初四距离一些秋收作物成熟收割以及播种越冬作物非常近了,旧时人们确实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重视,尤其是怕出现连阴雨的天气,更要担心。
因此,出现连阴雨的天气,不仅可能会造成即将作物的作物出现倒伏、霉烂、发芽,还会延误越冬作物的播种,影响收成,给农人带来损失!
今日八月初四,在旧时民间还有“初四不见雨,婆娘骂闺女”的老话,什么意思?不是说下雨不好吗?怎么不下雨反而要骂闺女了呢?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从古人总结的经验来看,他们是希望这段时间以晴天为主,最好能够下点小雨或者阵雨,但不希望下那种没完没了的连阴雨。因为,下小雨或者阵雨,不仅能够缓解秋天的旱情,有利于越冬作物的播种,还预示着冬天是个冷冬,有利于作物安全越冬和获得丰收。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这几句农谚里有答案:
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四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冬天冷天会提早到来,说明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
相反。如果农历八月初四这天是个晴天的话,则往往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是个暖冬。
对于旧时农人来说,人们是希望冬天能够多下一点雪,寒冷一些的,这样有利于农业生产。因为,冬天寒冷不仅能冻死土壤中部分害虫和病菌,减少来年病虫害。并且,冬天雪多不仅还能为越冬作物提供充足低温,还能满足其春化需求,以及缓解来年春天的旱情。
如果出现暖冬,人们就要担心了,可能会导致出现农业生产的情况。因为,冬天偏暖不仅会让病虫害因低温不足难以被抑制,还可能使越冬作物提前萌动,遭遇倒春寒时易受冻害。并且,暖冬时,冬天通常会降雪非常少,这样一来,来年可能会出现春旱的情况,影响返青作物生长和早春作物的播种,从而影响产量。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表达的相似,也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四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一百天之后(即大约在农历十一月十五前后)可能会见到霜冻和结冰的寒冷天气,说明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
这句农谚用了一种夸张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四这天是个大晴天,不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可能会相对比较温暖,是个“暖冬”。
反之,如果农历八月初四这天出现降雨了,那么则往往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会非常寒冷,连老鼠都可能被冻死了。说明当年的冬天是个冷冬。
明白上面的内容,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初四不见雨,婆娘骂闺女”这句老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初四这天不下雨的话,不仅预示着接下来的秋天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不利于秋种。同时,也预示着当天的冬天降雪可能会少,是个暖冬。
上面已经说了,如果当年的冬天是个暖冬的话,对越冬作物(如冬小麦)的安全越冬以及来年返青生长都是非常不利,会影响来年收成。
我国古代时就是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下,不仅靠天吃饭,产量也不高,加上没有多少余粮,一旦出现减产,人们就要为生计发愁了。
家里的主妇(“婆娘”)因为担忧收成和生计而心情焦躁,甚至会无端地责骂女儿(“闺女”)。因此,有了“初四不见雨,婆娘骂闺女”的讲法。
古人用这句谚语,提醒农人,天气对农业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未雨绸缪。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四,我们哈尔滨这边是个阴天,您那边的天气是个什么情况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三农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