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很多人来说,“大猩猩”可能只是动物园里那个引人惊呼的“大黑块头”。但事实上,在国内动物园中能见到真正大猩猩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常见的大多是红毛猩猩。
对很多人来说,“大猩猩”可能只是动物园里那个引人惊呼的“大黑块头”。但事实上,在国内动物园中能见到真正大猩猩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常见的大多是红毛猩猩。
目前,全球现存的大猩猩主要分为两种:东非大猩猩和西非大猩猩。其中,东非大猩猩包含东非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两个亚种;西非大猩猩包含西非低地大猩猩和克罗斯河大猩猩两个亚种。它们无一例外,全部被列为濒危物种。
设立世界大猩猩日,正是希望凝聚更多关注,以实际行动延缓它们走向灭绝的脚步。
大猩猩是现存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类。成年雄性体重通常在170-200公斤之间,雌性则约为雄性的一半。尽管外表威武,它们却以温和甚至羞怯的性格著称,与活泼吵闹的黑猩猩形成鲜明对比,也因此被称为“温柔的巨人”。
大猩猩白天活动,是典型的森林居民。低地大猩猩多栖息于热带雨林,而山地大猩猩则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林中,远离人烟,安静而和谐地延续着它们的种群。
谈到大猩猩保护,绕不开一个伟大的名字——戴安·弗西(Dian Fossey)。这位灵长类动物学家和自然保育先驱,曾在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丛林中对山地大猩猩进行了长达18年的研究。
她于1983出版的《迷雾中的大猩猩》(Gorillas in the Mist),记录了她与这一物种相处的点滴与重要发现。
弗西在卢旺达创立了卡里索凯研究中心(Karisoke Research Center),专注研究维龙加山脉一带的山地大猩猩。她二十多年几乎与世隔绝的坚守,不仅增进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也极大推动了全球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行动。
她与一只名叫“迪吉特”的大猩猩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通过对迪吉特的长期观察,弗西揭示了大猩猩复杂的社会行为与惊人的智慧。
可惜在1977年,迪吉特不幸被偷猎者杀害。这场悲剧促使弗西成立了“戴安·弗西大猩猩国际基金会”,并组建反盗猎巡逻队,持续对抗非法狩猎行为。
大猩猩走向濒危的原因多样,包括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非法猎杀等。每一个物种的消失,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也是对人类生态行为的警示。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动物与环境密不可分。
尽管保护之路道阻且长,但希望始终存在。以卢旺达为例,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政策,使山地大猩猩的种群数量在近年间回升了20%以上,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范例。
每当想到如果我们不行动,这些温和的巨兽可能永远只存在于影像与记忆中,我们就更应自问: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世界大猩猩日这一天,我们呼吁更多人了解、关心并参与大猩猩保护。因为关注,就是改变的开始。
(本文部分资料、素材等来源于网络。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来源:江苏天宁生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