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 | 天水:胡氏家风的百年传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0:25 1

摘要:甘肃省天水市民主西路,闹市中心的喧嚣被两株千年古槐轻轻拂去。浓荫如盖的翠色里,明代名臣胡来缙与胡忻父子修建的“南北宅子”隔街相望,四百年风雨未改其貌。黑漆大门外,汽车轰鸣、人潮熙攘;门内,古朴院落静立,砖雕木刻间仍透着当年的厚重灵动。古槐的年轮里藏着比岁月更恒

槐荫蔽芾铸风骨 惠慈传家济天下

——甘肃天水胡氏家族的德行传承与时代回响

北宅子中院

甘肃省天水市民主西路,闹市中心的喧嚣被两株千年古槐轻轻拂去。浓荫如盖的翠色里,明代名臣胡来缙与胡忻父子修建的“南北宅子”隔街相望,四百年风雨未改其貌。黑漆大门外,汽车轰鸣、人潮熙攘;门内,古朴院落静立,砖雕木刻间仍透着当年的厚重灵动。古槐的年轮里藏着比岁月更恒久的力量,那是胡氏父子用一生践行的准则,是门内院落沉淀的精神底气,更是让“南北宅子”在百年变迁中始终从容立世的根基。如今宅中“父子乡贤”匾额虽历经尘霜,却依旧映照着这份家风的传承。

胡氏淳厚家风的根脉,从胡来缙之父胡济这一代便开始深植。他以平日待人接物的温厚、治家睦族的勤勉,为胡氏家族注入了良好的精神基因。胡济,明嘉靖朝曾任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万历年间诰封奉政大夫。尽管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但一道明万历十年的七彩诰命,为世人勾勒出这位胡氏先祖的精神轮廓。圣旨中“倜傥负奇,惠慈乐予”的评语,恰是他一生的写照——既有洒脱不凡的襟怀,又怀仁慈乐施的本心。他以“废著起家”展现经营智慧,却不困于私利,反以家业“安其亲”,用财富滋养亲情;以“孝弟训族”彰显士人的道德修养,用伦理教化凝聚家族,终至“善其俗”,将家风的影响延伸至乡邻。这种“以商养德、以文化俗”的实践,完美诠释了儒家修身、齐家、化俗的理想。于己,他兼具农商之长却超越两者局限;于家,他以孝悌为纽带筑牢家族根基;于乡,他以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乡风。胡济的躬亲示范早已内化为家族的精神底色,让胡氏家风在百年传承中始终澄澈如新。

明嘉靖年间,胡来缙乡试中举后,因在县令任上政绩卓异,获特诏擢任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知县。彼时大兴地处京畿,权贵环伺,繁难政务常被推诿至县署,前任官员多因难以周全而纷纷去职,此地堪称仕途“险地”。面对这般复杂局面,胡来缙掷地有声:“京县之难,在于易徇私情而弃公理、惜官位而曲法令。我唯守公理、遵法令,亲疏荣辱皆非所计。人心自有公道,成败听其自然。”任内三年,他以如冰般清冽、似黄檗般苦寒自励的坚守砥砺操行,勤勉干练、务实担当,凡事务求公允,终令权贵敛迹、百姓称颂。后迁户部郎中,他革除积弊,执掌钱粮时精细严谨,连老吏亦叹服其能;再擢山西按察司副使,政绩斐然。万历年间,胡来缙卒于任上,获诰封中宪大夫。南宅子后正厅的“槐荫蔽芾”匾额,恰是胡来缙一生的写照,他如门前古槐,以清正德行荫庇后世,将“守公理、拒私情”的风骨植入胡氏家风的脉络。

胡来缙之子胡忻不仅承续冰檗家风,更以谏疏惊朝堂、惠泽遍秦地,将父辈之志推向更广远。胡忻自幼便怀凌云之志,每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典故,常抚卷慨叹:“丈夫当如此矣!”那份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早在少年时便在他心中扎下深根。万历十七年,胡忻考中进士,初仕便被派往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任知县。彼时临汾作为晋地大县,赋税甲于全省,但土地膏腴、民风淳厚,为治理埋下天然优势。胡忻深谙“教化优于刑威”之道,每日亲赴乡野申明乡约,以伦理纲常引导民心向善;闲暇则漫步学宫,稽考古礼、兴修文教,让诗书礼乐渐成乡风。在任七载,临汾“庭无滞讼,狱无缧囚”,官府案牍清简,牢狱久空。官民相处如家人父子,路不拾遗的景象随处可见,几近“刑措不用”的理想之境。多年后胡忻辞官归里,临汾百姓感念其恩德,不远千里护送一尊他的木雕像至天水。这尊雕像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完好如初,承载着百姓的追思。

“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初心,从未在胡忻胸中褪色,反而经世事砥砺愈发鲜明。升任工科给事中后,他稽查违误,毫无顾忌。紫禁城三大殿历经岁月侵蚀及火灾等损毁,亟需大修,工程浩大。有权势的宦官与不法商人相互勾结冒造预算近百万。这一行为不仅严重损耗国库,更暴露了当时工程建设中贪腐丛生、监管松弛的弊端。胡忻敏锐察觉到问题后上《请竣大工罢冗役疏》揭发其奸弊,并主动请求亲自督办工程。经稽核检定,将预算减少一半。由工科给事中转任礼科都给事中后,胡忻的职权领域从工程监察拓展至礼制教化与民生治理,其“视时事之系国家大计者”的敏锐与担当丝毫未减,还以更广阔的视野直击关乎国本的核心议题。当时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等地百姓正深陷矿税泥沼,税监的强取豪夺,让乡野间“闾阎骚动,鸡犬靡宁”。秦州本不产金,却被强征包金税,百姓被逼至绝境。胡忻在《陈矿银之累乞免包纳疏》中,以振聋发聩之语痛陈其弊:“有髓则骨可敲,髓枯,敲之何益;有肉则心可剜,肉尽,剜之何益。”最终,皇帝特下诏撤回税监梁永,免除秦州矿税。秦州百姓身上的沉重枷锁轰然落地。万历三十八年,胡忻升任太常寺少卿,一度代理正卿职务。值得一提的是,胡忻自任山西临汾知县至太常寺正卿期间所作奏疏集《欲焚草》得以传世,他上书谏言的内容多关乎百姓疾苦,从苛捐杂税的盘剥到徭役征调的无序,从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到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他皆以犀利笔触针砭时弊,更附上详实可行的条策。由此可见,时人对其“北海瑞”的称赞名副其实。

胡来缙和胡忻这对父子硕儒政绩卓著、官声清廉,逝世后均被万历帝诰赐“崇祀乡贤祠”。秦州人并受其福,曾于南北宅子前立“父子乡贤”牌坊以志纪念。父子俩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传统秦腔剧目《父子乡贤》,胡氏一族的家风由此深入人心。近年来,天水市以胡氏古民居为依托,精心打造家风教育阵地,让以“诗礼传家、勇担道义、勤政廉洁、爱国济民”为核心的胡氏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活力。通过推动家风文化进校园、入社区,举办主题宣讲、精品展览及特色社教活动,搭建常态化家风课堂等多元路径,不断丰富传播载体、创新表达方式,唤醒沉睡的家风遗产,从多维度、多视角讲好本土家风故事和廉洁佳话,使其走进大众生活。(作者 徐莹莹 陈升)

来源:天水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