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争议出圈:内娱成富家子弟游乐场,究竟谁在为其买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3:33 2

摘要:有网友吐槽:难道现在的演员都不背台词了吗?正片拍摄的时候手里还要拿着剧本。现在的演员未免太轻松。

《赴山海》自播出起便争议连连。

先是成毅在剧中拿着剧本的穿帮镜头,再是成毅穿洞洞鞋的镜头被剪辑在正片里面。

有网友吐槽:难道现在的演员都不背台词了吗?正片拍摄的时候手里还要拿着剧本。现在的演员未免太轻松。

除了许多穿帮镜头之外,成毅在剧里的表现也远不如观众期待。

台词不过关,演技平淡,也无法体现人物性格,武打戏没有力量感等等。以这样的作品面相观众,真不知道导演和演员是否好意思?

当然,《赴山海》并非个例。

如今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演员颜值更是一言难尽。

打开最新热播剧,观众的吐槽声几乎要冲破屏幕,“普男”在娱乐圈顺风顺水已是如今不争的事实。

从曾经的"颜值盛宴"到如今的"辣眼暴击",内娱男明星的颜值与演技集体滑坡严重。

令人费解的是,这群业务能力堪忧的艺人往往手握顶级资源,背后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为其铺路。

"颜值降级"成普遍现象,更令人失望的是背后暴露的职业敷衍。

高清镜头成了照妖镜,将艺人的状态短板暴露无遗。

而这一切的成本,终究要由观众来买单。

如今明星们并不焦虑自己的颜值和能力,相比起改变和自律,他们更依赖于P图和磨皮。

颜值焦虑的话语权早已转移。

过去艺人比拼"谁更帅",如今观众只能期待"谁没水肿"。

滤镜磨皮越来越厚,艺人却不主动进行状态管理,后期团队只能尽量掩盖面部瑕疵,内娱的颜值底线越来越低。

如果说颜值滑坡尚可归咎于状态波动,那么演技崩坏则彻底暴露了艺人的专业缺失。如今的荧幕上,"木头美男""戏混子"层出不穷,他们拿着高额片酬,却连最基本的情绪表达都难以完成。

很多人说鹿晗的人气滑坡是和关晓彤谈恋爱导致的。

而实际上,“顶流”真正的陨落是从演技不佳开始的。

从《甜蜜暴击》的"吹胡子瞪眼式演技"到《上海堡垒》的拙劣表现,近二十万观众给出一星差评,虽然后来他凭《在劫难逃》挽回一些口碑,但前期的敷衍表演早已消耗大量路人缘。

王一博的“面瘫”是出了名的,《陈情令》中蓝湛的高冷人设恰好掩盖了他演技的空洞,可到了《风起洛阳》,眼神呆板的问题被无限放大,连央视都点名批评,粉丝却强行辩解为"钝感力"。

宋威龙更是将《凤囚凰》中腹黑儒雅的容止演成了面瘫,台词含糊不清,他的表现摧毁了不少书粉对这部作品的期待。

盛一伦凭借《太子妃升职记》爆火后迅速过气,后续作品全是槽点,演技毫无长进又跨界综艺消耗掉了人气。

即便是曾被认可的实力派,也难逃"演技固化"的陷阱。

雷佳音凭借《人世间》站稳脚跟后,表演模式逐渐僵化,《第二十条》中的检察官与《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如出一辙,被欺负时缩脖子的弧度都和《我的前半生》里的陈俊生一模一样,拿下金鸡奖影帝却被嘲"最水影帝"。

当演技变成"复制粘贴",内娱的创作活力正在被不断消耗。

更讽刺的是"资源逆差"现象:演技拙劣者手握顶级资源。

为何业务能力堪忧的艺人能长期霸占荧幕?答案藏在资本与特权的游戏中。如今的内娱早已不是能力至上的时代,"星二代""资本二代"的特权在娱乐圈无处不在。

富家子弟无需经历跑龙套,直接空降剧组演主角,而资本为了回本,会强行用服化道堆砌,再通过营销号制造热度,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粉丝经济"的推波助澜更是令艺人陷入"舒适区",也让资本看到"流量大于实力"的红利,进一步放弃对演技的要求。

内娱的创作初心早已改变。

然而在这场变革中受伤的只有观众。

如今的内娱早已不是"草根逆袭"的舞台,反而成了富家子弟的游乐场,星二代富二代轻轻松松进入娱乐圈,演员凭借“丑帅”火出圈。娱乐圈审美降级严重,收视率降低绝对有迹可循。

只是,以这样姿态继续下去的娱乐圈,还能坚持多久呢?

图源网络|侵删

来源:清初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