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123年的长安宫室内,汉武帝将珍藏的《孙子兵法》竹简推至霍去病面前。这位刚因漠南之战获封“冠军侯”的十九岁将军却拱手拒受:“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公元前123年的长安宫室内,汉武帝将珍藏的《孙子兵法》竹简推至霍去病面前。这位刚因漠南之战获封“冠军侯”的十九岁将军却拱手拒受:“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而汉武帝凝视着眼前目光灼灼的少年,竟陷入长久沉默——他意识到,这位年轻将领早已超越兵书战策的束缚,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战争哲学。
霍去病的本事,好像是娘胎里带的,别的将军还在那啃书本研究阵法,霍去病的马队早就跑没影了。
他脑子里就没那些条条框框,什么车兵步兵混着来,他全不要,只要骑兵,速度提到最快,一个兵配三匹马,轮流着跑,一口气冲出去二百里。
河西那场仗,三万人跟撒豆子一样放出去,五个匈奴部落就这么一个个没了,祁连山一拿下,匈奴那边老人都开始唱,祁连山没了,牛羊没法养,就这么个理。
粮草怎么弄,他压根不带那么多,别的军队吃的喝的全靠人夫慢慢运,霍去病就带半个月的口粮,不够了就地解决。
漠北那趟跑了两千里,牛羊从敌人手里抢,带路的也抓,投降的兵都编进自己队伍里,这看着挺悬,其实是在玩心理,匈奴人一看,这汉军活法跟我们一样,搞不好比我们还懂怎么在草原上混。
皇帝知道这是真心话,可不看兵法这事,总觉得有点野,后来出了个李敢的事,霍去病为了护着卫青,把那个关内侯给射了,皇帝对外说是鹿撞的,其实就是给霍去病打掩护。
这么一来,皇帝的手段跟将军的脾气,算是对上了,一个肯担着,一个敢干,这杆秤就这么平了。
用人,霍去病专挑那些想搏命立功的,犯过错的,庶子出身的,这些人骨子里有股气,军功是自己挣的,不靠谁,吃剩下的粮食肉,他让扔就扔了,从来不分,手下人嘴上不说,心里是真服。
因为升官发财的事一次没差过,漠北打完,跟着他的九个副将全封了侯,三个人当了九卿,底下的兵拿到的赏钱,够养老了,这种分钱的办法,比搞什么小团体管用多了。
最后那次,霍去病领着人上了狼居胥山,祭天,搞了个大仪式,五万人冲过去,对面死了七万多,自己这边才损失一万出头,冷兵器那会儿,谁见过这么打仗的骑兵。
仪式一搞完,按着汉朝的规矩来,具体怎么说也说不清,反正匈奴人是真怕了,有时候文化上的东西,比刀子还厉害。
霍去病走得太早,才二十三岁,汉武帝下令把所有铁甲军都拉出来,排着队给他送行,坟墓修得跟祁连山一个样。
皇帝最后是真懂了,这孩子不是跟兵法过不去,他是在重新写打仗的规矩,他自己没写成书,可他的法子,后来人都在学,卫青那套是稳当,霍去病的路子,是用来破局的。
有时候琢磨这事,这场对话不光是古人的闲聊,霍去病那句不学兵法,跟现在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在草原上跟人打,你不能抱着种地的想法,阵地战那套东西根本没用。
皇帝想用老规矩框住新将军,人家早就跳出那个圈子了,格局一下就打开了,这种脑子活,敢于打破壳子的劲头,才是后来人最该记住的东西。
来源:青莲侠士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