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屏幕亮起的瞬间,卧室里飘来一缕雪松混着琥珀的香气——那是他设置的“晨起模式”,比闹钟早十分钟唤醒嗅觉。
凌晨五点的旧金山湾区,38岁的Richie习惯性摸向床头的手机。
屏幕亮起的瞬间,卧室里飘来一缕雪松混着琥珀的香气——那是他设置的“晨起模式”,比闹钟早十分钟唤醒嗅觉。
这个曾在大学宿舍捣鼓香薰设备的香水狂人,大概没想到十年后,自己创立的Pura智能香薰机,会成为北美400万家庭的“嗅觉管家”。
这不是孤例。
从纽约高线公园的 loft 公寓,到德州牧场的客厅,智能香薰机正在重塑美国人的居家体验。
数据显示,2024年Pura营收突破7500万美元,而在亚马逊平台,其入门套装长期盘踞香薰类目TOP5。
这场静默的嗅觉巨变,究竟藏着怎样的爆款密码?
从香水执念到爆款原点
故事要从2014年的硅谷说起。Richie在斯坦福大学主修工业设计时,总在书包里装着三支不同香型的香水。
“每次约会前,我都要在宿舍喷半小时香水,但走廊尽头的邻居总敲门问‘是不是煤气泄漏’。”这个尴尬的场景,催生了他做“可控香氛设备”的念头。
转机出现在一次校友聚会上。
Richie遇到深耕制造业的Bruno,两人在车库捣鼓三个月,做出第一台原型机:插电式设计,能通过手机APP调节喷雾频率。
2015年他们带着产品登上Kickstarter,原本5万美元的目标,最终募得11.8万美元。一位backer留言:“终于不用在开会时偷偷往袖口补香水了。”
初代产品的爆火,源于精准踩中痛点。
传统香薰蜡烛需手动点燃,喷雾留香仅2小时,而Pura的“离家模式”能在检测到用户定位离开后自动暂停,“夜间模式”则会降低喷雾频率,避免会让香味干扰睡眠。
这些细节,直接让产品上线首年销量破10万台。
会“思考”的香薰机:从硬件到生态的蝶变
在德州奥斯汀的一间心理咨询室,Dr. Lee的办公桌上摆着两台Pura设备。
“周一上午用薄荷提神,周五下午换薰衣草放松。”这是Pura“场景化”策略的缩影——通过APP预设12种模式,覆盖办公、瑜伽、阅读等场景,甚至能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喷雾量。
更聪明的是“香氛瓶生态”。
Pura的香氛团队每年研发30+新香型,从“南瓜香料拿铁”的秋日限定,到与Aēsop联名的“樱草花”,单瓶售价15.19美元,却能贡献80%的复购率。
用户Sarah在TikTok分享:“买机器花了70刀,三个月香氛瓶就买了200刀,但看着孩子在安全香氛里熟睡,觉得值。”
这种“硬件+耗材”的模式,让Pura的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提升3倍。
2024年数据显示,85%的用户会定期订阅香氛瓶,而独立购买的用户中,60%在半年内复购第二台设备——客厅、卧室、办公室,每个空间都需要专属的气味。
从DTC到全民种草:嗅觉的社交货币
在洛杉矶的网红咖啡馆,Pura Mini成了新晋拍照道具。白色哑光机身搭配渐变色香氛瓶,被博主们称为“最不像家电的智能家居”。
这种美学设计,源自Pura对核心客群的精准洞察:25-40岁的都市白领,愿意为“好看的香氛”支付溢价。
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超出预期。
TikTok上#PuraHack话题下,有120万条视频教用户“如何用香氛机打造约会氛围”,一位家居博主的“车载香薰改造”视频获赞38万。
而在Instagram,Pura与Anthropologie联名的“蜜脆橡木”系列,因瓶身设计酷似威士忌酒标,成了家居博主的“晒单必备”。
线下渠道的拓展同样巧妙。
2023年Pura入驻Target超市,在香薰区设置“气味体验站”,顾客扫码即可通过APP“云试香”。
一位Target店员回忆:“有个妈妈带着女儿来,说孩子过敏不能用蜡烛,现在每都来买新香型。”
嗅觉经济的下半场:从北美到全球的“气味战争”
当Pura在北美攻城略地时,中国品牌正在上演“错位竞争”。
小米2025年推出的智能香薰机,主打“百元价位+米家生态”,通过蓝牙连接实现“开门自动喷香”,上市首月销量破10万台。
而在深圳,某代工厂负责人透露:“2024年智能香薰机出口量同比增200%,北美占60%,欧洲开始流行车载款。”
行业的暗战已至。
Pura最新推出的Pura 4代加入“空间感知”技术,能根据房间大小自动调整喷雾范围;
国产新锐品牌AIVI则主打“精油定制”,用户可上传照片生成专属香型。
这场嗅觉改革,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特不特”。
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间公寓里,28岁的程序员Mike同时用着Pura和小米的设备。“客厅用Pura的木质调,书房换小米的柑橘香。”
这种“混搭”现象,恰是智能香薰机行业的缩影——它不再是小众玩具,而是成为智能家居的“标准配置”,如同十年前的智能音箱。
从硅谷车库到全球市场,智能香薰机的十年进化史,本质是“嗅觉刚需化”的过程。
当科技赋予气味“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而香氛已经从“悦人”转向“悦己”,这场关于气味的巨变,才刚刚开始。
那些藏在喷雾频率里的细节,还有为特定场景定制的香型,正是品牌们争夺的“嗅觉护城河”。
毕竟在智能家居红海,能让用户记住的,从来不是参数,而是某缕让人心安的香气。
(本文案例及数据来源:品牌方舟《年赚5个亿,智能香薰机在北美爆红》、亚马逊Pura产品页用户评论、小米商城产品介绍)#头条深一度#
资料来源
1.品牌方舟:《年赚5个亿,智能香薰机在北美爆红》
(https://mp.weixin.qq.com/s/hkLc9U_zuJaGz7hdHAyr3A)
2.亚马逊Pura智能家居香氛设备用户评论
(https://www.amazon.com/dp/B08S7C273G)
3.小米商城智能香薰机产品页
(https://www.mi.com/hk/product/xiaomi-smart-scent-diffuser/)
来源:步凡寻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