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编剧背地狂怼陈道明靳东,游本昌也被嘲,内娱脸都不要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22:46 1

摘要:王家卫的《繁花》,本是金光闪闪的文艺丰碑,结果现在看,倒像是建在流沙上的楼阁,底下全是编剧的眼泪和录音笔的嘀嗒声。

谁能想到,一部两年前播完的剧,居然还能“二次塌房”?

王家卫的《繁花》,本是金光闪闪的文艺丰碑,结果现在看,倒像是建在流沙上的楼阁,底下全是编剧的眼泪和录音笔的嘀嗒声。

主角不是胡歌,也不是马伊琍,而是那个默默无闻、署名都难找的小编剧——古二。

他六年如一日地写日记,没人看,没人理,像极了我们打工人深夜发朋友圈又秒删的委屈。可谁也没料到,这些文字如今成了“复仇日记”,字字带刀,句句见血。

最炸裂的,是那几段录音。锅碗瓢盆声里夹着剧本讨论,听着听着,画风突变:一会儿是王家卫问“晚饭吃什么”,一会儿是古二被指派做饭——好家伙,这不是编剧,是编剧兼助理兼厨师兼情绪垃圾桶。

更离谱的是,导演一边让古二写剧本,一边转头对秦雯说:“就几千块,又能写又能干杂活,划算。”这话要是出现在职场综艺里,弹幕早就炸成烟花了。

如果说,“压榨”只是行业潜规则,那接下来的“蛐蛐大会”,就真让人三观震颤了。

录音里,秦雯和王家卫聊着聊着,突然开始点评起陈道明和靳东。一句“陈老师后面要跟靳东一起演戏”,立马引发高谈阔论。

秦雯直接开麦:“他俩有点像,但陈老师比靳东强点。”然后话锋一转,“他推荐的书我都看不懂,后来发现他也没真看。”

拜托,大姐,你在说谁?

陈道明可是你入行的贵人!没有他当年拉你一把,《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哪有你名字?如今背地里嚼舌根,还带脏字儿,这操作堪比吃完饭砸锅,顺手还泼了主人一脸汤。

更魔幻的是对游本昌的评价。老爷子德高望重,演完《繁花》连颁奖礼都不去,说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结果在秦雯嘴里,反倒成了“立人设”“发佛系动态装深沉”。最离谱的是,人家好心拜访,王家卫临走前居然叮嘱古二:“半小时后把秦老师‘救’出来。”——这哪是聊天?是人质谈判吗?

你说这是创作氛围?我看是“权力游戏”现场直播。

一个新人编剧,白天改剧本,晚上切菜做饭,还得听着大佬们一边啃着你做的饭,一边嘲笑捧红过他们的人。这哪是剧组?这是精神PUA训练营。

而最讽刺的是,事情爆了之后,剧方那份“顾左右而言他”的声明,简直像极了考试作弊被抓后那句“我是在复习”。网友不傻,沉默就是答案,敷衍就是态度。

有人跳出来指责古二,“偷录”侵犯隐私,可问题是:一个底层编剧,不录音,拿什么自保?

当你的劳动成果随时可能被抹去,当你说的话没人相信,录音不是武器,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反过来怪受害者“手段不对”,就像被抢了还问“你干嘛不笑着给”。

再说王家卫拍戏三年,一场戏拍几十遍,演员杀青四回,听起来是“艺术追求”,可落到执行层,就是无休止的返工和消耗。

辛芷蕾不是在演戏,是在参加耐力赛。三年磨一剑?磨的不是剑,是人的耐心和青春。

这事儿最扎心的地方在于:我们一直给大导演、大编剧加滤镜,觉得他们是艺术圣徒。可一旦镜头拉近,看到的却是傲慢、偏见和赤裸裸的等级压迫。你以为你在追光,其实你只是别人台阶下的石子。

所以别再说什么“圈内规矩”了。规矩不该是欺负人的遮羞布。一个行业如果只能靠沉默和忍耐运转,那它再光鲜,也不过是一座纸糊的宫殿。

最后,送一句给某些“大人物”:你可以有才华,但别忘了尊重;你可以有脾气,但别拿别人当空气。

毕竟,哪天录音笔一开,你说过的每句话,都可能成为“繁花”背后的刺。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