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重庆|香飘四海,渔火千年——万州烤鱼何以“一味天下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22:14 1

摘要: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中,一座东汉庖厨俑静静伫立:厨师屈膝而坐,左手按鱼、右手执器,案上摆放着葱、蒜等食材;鱼尾微翘,仿佛仍焕发着昔日的生机。这座陶俑不仅再现了东汉时期的烹饪场景,更揭示出万州烤鱼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中,一座东汉庖厨俑静静伫立:厨师屈膝而坐,左手按鱼、右手执器,案上摆放着葱、蒜等食材;鱼尾微翘,仿佛仍焕发着昔日的生机。这座陶俑不仅再现了东汉时期的烹饪场景,更揭示出万州烤鱼深厚的历史渊源。

“厨师所用的烹饪方法,与如今的万州烤鱼极其相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陈希介绍,这一文物证明,在一千多年前,鱼已是万州人餐桌上的美味。

7月24日,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展示用数字化呈现的藏品庖厨俑。新华社记者雷明宇 摄

近日,“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万州站)三峡美食文化暨万州烤鱼消费季”在万州拉开帷幕。千年后的今天,八方宾朋依然能在此品味到万州烤鱼的独特风味,体验三峡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浩荡长江,滋养一方。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世代传承的烹鱼技艺,被誉为“中国烤鱼之乡”。2024年,万州烤鱼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亿元,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与纪念馆隔江相望的万州烤鱼培训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围聚在烤炉旁,专注地看着老师傅的每一个动作。现捞鲜鱼经腌制后被置于炭火之上,在来回翻烤中,鱼皮逐渐焦黄。待其烤至外焦里嫩后,再浇上秘制汤汁,瞬间香气四溢。

“万州烤鱼沿用了传统的烤制方法,讲究麻辣鲜香、上桌有味、久煮不咸、外焦里嫩、口齿留香。”从事烤鱼行业30余年的万州烤鱼培训中心技术总监余国庆说,“我们从选鱼、腌制,到烤制、炒料,都建立了标准化流程,严格控制火候和烤制时间,各类调料的用量精确到克重。”

余国庆语气中满是自豪:“通过手把手教学,我们让正宗万州烤鱼技艺传承四海。”据他介绍,培训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共培训了近7000名海内外学员。“截至去年,完成培训后实现就业的学员共4927人,就业率达67%,有效带动就业增收。”培训中心负责人谭浩告诉记者,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学员将万州烤鱼技艺传播至海外,进一步擦亮万州烤鱼的国际名片。

7月24日,在重庆市万州烤鱼培训中心,学员正在观摩学习。新华社记者雷明宇 摄

来自河南的学员房景彦分享了自己的培训经历:“我来这里学习一个多星期了,老师傅系统教授了‘选、杀、腌、烤、炒、炖’六步法。我打算学成后回老家开一家烤鱼店,既解决生计,又能推广万州烤鱼。”

“培训带动创业,创业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就业。”万州区商务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万州持续强化平台建设,出台“万州烤鱼师傅”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人员等级评定等办法,2024年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1288人,技能鉴定通过率100%,推动了烤鱼产业专业化发展。

传统的烤制技艺赋予烤鱼灵魂,而秘制调料则成就其独特风味。在万州一家调料厂里,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花椒、辣椒等原料在精密控温的炒锅中翻滚,计算机精准调控每一锅的炒制时间和温度。

“我们已开发出8种口味的烤鱼调料,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等十几个国家。”重庆状元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韦太鹏表示,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每批调料风味稳定。目前,万州烤鱼休闲食品及调味品等产品加工持续向好,培育花椒油、榨菜、烤鱼调料等烤鱼调味品及相关食品加工企业30余家,年产量约15万吨,年产值约42亿元。

相关企业在传统口味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口味,以更好满足全球食客的差异化需求。“我们正积极与国内高校联合组建科研实训基地。”韦太鹏表示,“通过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未来能够满足全球客户的定制化、个性化产品需求。”

这是7月24日拍摄的重庆市万州区一家工厂里的烤鱼调料生产线。新华社记者雷明宇 摄

香飘四海,渔火千年。夜幕降临,在江畔升腾的烟火气中,游客们在美食与夜景中流连忘返。从东汉庖厨俑手中的那尾鱼,到如今人们纷纷打卡的舌尖美味,承载着长江先民饮食智慧的万州烤鱼,正走出三峡,向八方食客展示着巴渝风味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记者雷明宇、吴梦桐)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