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冉崇华简介冉崇华,1962年1月生。铁道兵独立建筑团战士。退休前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书画协会主席,高级审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成员;北京市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龙文化促进会书画
冉崇华简介
冉崇华,1962年1月生。铁道兵独立建筑团战士。退休前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书画协会主席,高级审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成员;
北京市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龙文化促进会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艺术院书画家;
甘肃魏征书画院院士、名誉院长;
陕西老子书道研究会理事。
自2012年以来,参加过国内多次书法大展,并获奖,作品曾多次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播出。就职期间,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在中国财经报、中国内部审计等国家重点报刊发表。
七律·重走成昆铁路有感
作者 冉崇华
重走成昆追忆丰,
桥梁隧道险关崇。
当年炮火硝烟远,
今岁彝胞笑意隆。
烈士捐躯荒岭冷,
高山凿路蜀滇通。
英雄故事时时讲,
代代永怀毛泽东。
2025年9月12日于四川喜德县委党校
七律·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寄怀
作者 冉崇华
西昌射箭问苍穹,
寰宇当今何不同。
北斗横空挥巨手,
神舟载弹镇天宫。
长征漫步凌霄美,
航母遨游四海通。
纵有群魔施诡计,
中华傲世亦英雄。
2025年9月14日于四川喜德县委党校
渔家傲·致敬老师(晏殊体)
作者 冉崇华
执教讲台心事重,
育人兴国平生梦。
浇灌鲜花千万种。
春风懂,中华逐梦千山动。
手捧教材诗意涌,
小苗也要成梁栋。
细语涓涓师德共。
时光纵,青春化作衰翁颂。
2025年9月10日(教师节)于成都
洞仙歌·成昆铁路抒怀
作者 冉崇华
成昆凿路,绝壁猿行处。
横断山中雨如注。
炮声隆、惊动沉睡山神,
红旗舞、铁道雄师威武。
山中开隧道,艰险重重,
意志如钢猛如虎。
战略大西南,道路连通,
和谐号、穿山越渡。
众烈士忠魂伴通途,
看大业中兴,国强民富。
2025年9月8日于北京
七律·怀念人民领袖毛主席
作者 冉崇华
九日悲声犹在耳,
时间又过许多年。
雄文五卷名天下,
跃马千山走大川。
四渡赤河经典著,
一星云际老君玄。
人民万岁醒当世,
领袖精神代代传。
2025年9月9日于北京至成都高铁上
沁园春·中国九·三阅兵抒怀
作者 冉崇华
古国秋高,彩旗飘飘,礼炮震空。
看人民军队,英姿飒爽,雄师阵阵,共庆兴隆。
银翼穿空,东风亮剑,守卫家园百世功。
新时代,共逐中国梦,举世尊崇。
昔时战火熊熊,战日寇人人为国忠。
雪域兴安岭,联军忠勇,太行山上,杀敌冲锋。
南北西东,同仇敌忾,万里河山血染红。
中华胜,屹立东方境,威震群雄。
2025年9月2日于北京
五律·别战友
作者 冉崇华
相聚成昆线,同聊战友情。
兵心怀壮志,彝语颂民生。
书画开新意,诗词忆旧营。
昨天才握手,今日问归程。
2025年9月16日于喜德
临江仙·乙巳早秋
作者 冉崇华
暑热难消秋已至,
有时更似蒸笼。
几时雷雨吼声隆。
满山迷雾,飘渺胜仙踪。
却道早秋闲漫步,
湖边寻觅芳丛。
天鹅昂首向天空。
放飞梦想,立志越苍穹。
2025年9月5日初稿于北京
2025年9月6日修改于北京
青玉案·七夕
作者 冉崇华
仙家有女思凡界,
牵郎手、将堂拜。
织布耕田郎爱戴。
育儿生女,
情深似海,
恩爱千年载。
一簪划过银河隘,
天上人间两难耐。
喜鹊横空桥隧待。
郎儿妻女,
年年安泰,
笑对新时代。
2025年8月29日(七夕)于北京
沁园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有感
作者 冉崇华
古郡金陵,历代繁荣,锦绣似霞。
昔乌衣巷口,群飞家燕,诗文书画,何等风华?
近代蒙羞,倭人来犯,杀戮平民毁我家。
万千众,国人冤魂在,仇恨愈加!
人人手捧鲜花,祭抗战英灵气节嘉。
看今天华夏,富饶国强,国家公祭,正告天涯。
守卫家园,同心奋斗,维护和平世界夸。
复兴号,汽笛传寰宇,当代愈佳!
202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作于墨尔本
2024年12月14日修改于墨尔本
2025年8月19日再改于北京
最高楼·登八达岭长城感怀
(依龙谱、辛弃疾体)
作者 冉崇华
天清朗,中夏热翻天。
相聚友人欢。
声轻谈论英雄汉,
齐攀登好汉峰巅。
笑言间,多少事,话先贤。
近景在、有关城凸显。
远景美、在峰峦壑涧。
秦始建,倚荒原。
延绵万里云龙现,
风霜战火起狼烟。
古将军,多战事,守家园。
2025年6月27日于贵州铜仁
七律·乙巳金秋
作者 冉崇华
乙巳金秋稻谷黄,
桂花田垄沁脾香。
河湖肥蟹身强壮,
蓝海群鱼体健长。
圆月穿梭云翼美,
餐盘垒放果糖祥。
清风阵阵人欢笑,
华夏千年底蕴张。
2025年9月19日于北京
战友情谊一线连通
军心不改再铸辉煌
冉崇华(右)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重走成昆铁路喜德笔会现场创作书法
来源:铁道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