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论文题为:Neural basi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neuropathic pain relief(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机制),论文于 2025 年 9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一篇研究文章登上了登上了Cell Press官网头条。
该论文题为:Neural basi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neuropathic pain relief(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机制),论文于 2025 年 9 月 8 日在线发表于 Cell 子刊Neuron上,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韩清见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刘帅博士。
该研究解析了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发挥镇痛作用的神经机制,这一发现为临床优化疼痛治疗方案,以及开发镇痛药物新靶点提供了重要启示。
慢性疼痛影响着全球约 20% 的人口,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现有药物或疗法往往治疗效果有限,且伴随明显不良反应。这凸显了对更优镇痛方案(包括非药物疗法)的需求。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一种通过皮肤输入特定频率脉冲电流来刺激神经,以缓解疼痛的物理疗法。
在这项新研究中发现,研究团队发现,在小鼠神经损伤早期阶段重复施加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可通过激活背柱核(DCN)-丘脑-皮层通路,以产生持续镇痛效应,该通路负责传递振动觉、辨别性触觉和本体感觉。
从机制上说,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通过激活背根神经节( DRG )中的Aβ 低阈值机械感受器(Aβ-LTMR),选择性激活背柱核中的谷氨酸能神经元(DCNGlu)。这些 DCNGlu 神经元投射至丘脑腹后外侧核中特定类型的谷氨酸能神经元(VPLDCN, Glu),该区域区别于接收脊髓背角输入的神经元(VPLSDH, Glu)。VPLDCN, Glu 神经元与躯体感觉后肢皮层(S1HL)的第 5 层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连接,从而介导 TENS 诱导的镇痛作用。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研究揭示了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介导疼痛缓解的神经机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提供了有前景的新靶点。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neuron/abstract/S0896-6273(25)00595-1
来源:黄鼠狼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