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到“救”全面提升,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21:21 1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里程,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9月24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面对安全生产新旧风险交织叠加、极端性灾害趋多趋强的严峻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灾的大仗硬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里程,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9月24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面对安全生产新旧风险交织叠加、极端性灾害趋多趋强的严峻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灾的大仗硬仗,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 徐想 摄

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下降”,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

王祥喜指出,一是事前预防更加严密。“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把“防得住”作为硬道理,全面加强了“防”的工作,有两项工作尤其值得一提:一项是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带动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另一项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行专项整治以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了86%。

二是应急处置更加高效。我们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我们加强自然灾害防抗救一体化应对,主动预置应急力量,打好防大灾抢大险总体战。“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甘肃榆中山洪等重大灾害。今年年初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在海拔4500多米,当时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7摄氏度,高效开展了人员搜救、群众安置等工作,受灾群众当晚就住进了棉帐篷、烤上了火炉,藏历新年前又全部搬入了活动板房。现在,灾区高标准重建的住房已经陆续建成,很多受灾群众搬进新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三是队伍能力更加过硬。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规模现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高质量开展“应急使命”系列实战化演习,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能力有效提升。今年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我国是派出救援人员最多、到达灾区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的国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四是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来倒逼安全水平提升。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