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块温润如玉的石头,可能经过化学药水的浸泡和染色,从几十元的廉价材料变身成千上万的“珍品”,这不仅关乎财富流失,更关乎健康风险。
一块温润如玉的石头,可能经过化学药水的浸泡和染色,从几十元的廉价材料变身成千上万的“珍品”,这不仅关乎财富流失,更关乎健康风险。
2025年8月,央视记者在河南南阳石佛寺镇玉石市场发现,不少摊位散发着刺鼻气味,商家正公开用化学试剂处理玉石。顾客挑选这些玉石时,都戴着塑料手套。
这些经过“科技处理”的玉石,成本往往只有几十元,却在一些直播间被包装成高价“籽料”销售。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化学处理可能对佩戴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01 市场现象,玉石美容的科技与狠活
玉石“泡药”在业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多道加工工序中,有些属于传统工艺范畴,有些则完全是为了以次充好。
正常工艺中,天然玉石在雕刻前有时会用温和的药水清洁表面杂质,这种做法被认为基本无危害。
但是问题出在那些过度化学处理上。为了将低档玉料伪装成高档和田玉籽料,不法商家会采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去除表面杂质后,再用含有铬、镍、钴等重金属的染料进行染色。
央视记者在2025年8月的暗访中发现,石佛寺镇市场上有些商家甚至使用漂白剂处理含杂质的低端玉料,行业内部称这种造假手法为 “拔猴毛” 。
某检测机构抽检了50件手镯,发现28件存在药水处理痕迹,其中12件甲醛超标3倍。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可能面临健康风险的隐忧。
02 健康隐患,美丽背后的潜在代价
经过化学处理的玉石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央视曝光的视频中,记者在多个摊位前闻到刺鼻气味,客户挑选时也都戴塑料手套,这本身就暗示了这些处理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
染色剂中可能含有的铅、铬等重金属,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问题甚至增加其他健康风险。2023年,江苏的王女士就曾因佩戴一块经过处理的“羊脂玉牌”,颈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甚至溃烂的症状。
医学专家指出,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干扰内分泌功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殷科副教授表示,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玉石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更多的还是装饰功能与文化意义。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的“玉石中含有锌、镁、铜、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被人体吸收”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玉石中的元素基本都被固定在矿物晶格中,不易发生迁移或被吸收。
03 利润驱动,造假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玉石造假之所以屡禁不止,背后是巨大的利润空间在驱动。
商家使用滚筒机对青海料、韩料等低端玉料进行磨光修型,随后通过化学药品浸泡染色,就能使成本仅几十元的低端玉料伪装成价值数千元的和田玉籽料。
央视记者暗访中发现,有些进价才十几块的阿富汗玉,经过处理后也能冒充和田玉,配上假证书,摇身一变就成为“极品籽料”。
假证书制作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记者联系到了制作假鉴定证书的人,对方表示只要提供阿富汗玉,就可以制作出与之匹配的和田玉鉴定证书,每张证书仅收费2元钱,甚至还能保证扫码验真。
直播带货的兴起为这些造假玉石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在石佛寺镇市场内,记者发现“走播”主播与摊主合谋设计剧本,主播提前将自有货品交给摊主,直播时佯装砍价。
设计“老板闯入阻止低价”、“主播自掏腰包补差价”等套路,将成本60元的手链以660元卖出,有的甚至几十块的成本卖上万也被哄抢。
04 鉴别方法,普通消费者的防骗指南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辨别玉石是否经过化学处理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通过一些简单方法,可以大幅降低买到假货的风险。
观察颜色是一种直观的方法。天然玉石颜色通常有层次感,而药水处理过的往往呈单一死板色。天然和田玉的绿色往往带有黄调,而不是单一的死绿色。
触摸手感也能提供线索。药水处理表面可能会形成一层膜,触感发涩,不像天然玉石那样温润。
价格判断是最简单的筛选方法。优质红皮白肉籽料克价已突破1-2万元,20克以上的优质红皮白肉籽料少说也要一二十万起步。中等品质的籽料,克价也要千元级。
如果你看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籽料”,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染色的假籽料。
专业检测是最可靠的方法。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处理品可能会发出荧光。但要注意,天然玉石也可能有微弱荧光,需要综合判断。
购买时一定要索要正规证书,并核实证书真伪。正规证书会标注“处理”字样,无标注的需警惕。
05 理性收藏,回归玉文化本质
玉石收藏的本质是文化传承和审美体验,而非投资致富的捷径。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很多陷阱。
玉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就像书画和瓷器一样。其价值构成中,审美愉悦应该占主要部分,材质价值次之,投资属性只应占很小比重。
一位老玩家曾经分享过他的体会:他书房里摆着一块不起眼的青白玉牌,有人出高价想买,他拒绝了。他说:“这是我刚工作时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当时觉得贵得心疼,现在看,它记录着我年轻时的拼劲,多少钱都换不走。”
这种对传承之物的珍视,超越了市场价格的衡量,抵达了情感寄托的层面。就像我们珍藏的老照片,论成本不过几毛钱,却承载着无法用金钱量化的记忆。
玩玉的终极奥义是回归本质。玉肉细腻干净才是根本,不必过分追求“网红皮”而交了智商税。你的眼睛和手感才是终极武器,证书只是辅助工具。
对于想要进入玉石领域的新手,最好从小件开始,既能学习鉴别技巧,又不会承担太大风险。同时要寻找可靠渠道,最好是信誉良好的实体店或知名平台。
请记住一位老收藏家的忠告:“玉器市场没有漏可捡,只有经验和教训可以积累。”
市场监管正在不断加强。2025年8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联合调查组就发布情况通报,称4名涉嫌造假的直播带货主播及制作假证书人员已被控制。
这些措施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为玉石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规范的环境。
对消费者而言,保持理性消费观念和必要的鉴别知识,才是抵御玉石“泡药”风险的最佳屏障。
来源:立业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