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中涉及体外循环的围术期炎症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1:26 1

摘要: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术后,出现不良预后的患者短期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可高达60%1。关于SIRS的发生率,不同研究文献报道具有差异,但SIRS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具有较大影响。

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术后,出现不良预后的患者短期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可高达60%1。关于SIRS的发生率,不同研究文献报道具有差异,但SIRS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具有较大影响。

2024年,中国心外科手术总量达360765例,体外循环总量共计201257例,占比55.8%2。

《心脏手术中涉及体外循环的围术期炎症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涉及CPB的心脏手术中的围手术期炎症管理提供标准化、基于证据的建议,从而提高患者预后并降低死亡率3

1. 文献检索: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关键词包括 " Cardiac Surgery " 、 " Inflammation " 、 " Cardiopulmonary Bypass " 等。

2. 筛选标准:纳入中英文原创研究、Meta分析、系统综述和临床指南,排除样本量≤10、数据不全或无关研究。最终纳入79篇文献。

3. 共识制定:由23名多学科专家(心外、麻醉、重症、体循)组成专家组,通过两轮德尔菲法投票,达成≥80%共识率的推荐意见。经过讨论和两轮投票,支持达成80%或更高一致性。

4. 证据等级: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高至极低)和推荐强度(强/条件性)进行分级。最终形成15条专家共识[①术前指标优化(1 条)②术中管理(9 条)③术后干预(5 条)]。

炎症反应的影响因素3

(一)术前因素

BMI(体重指数):超重(BMI ≥24 kg/m²)和肥胖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血糖:高空腹血糖是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的独立预测因子。

炎症标志物:

FA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与炎症指标正相关,是术后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评估感染和炎症的敏感指标。

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术后SIRS和脓毒症的预测因子,临界值为114.1。

(二)术中因素

手术创伤: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诱因,微创手术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输血:异体输血增加SIRS风险(OR=2.2)。

体温管理:理想的降温和回温速率为每分钟0.5℃。

CPB相关机制:

CBP产生一种非生理性的血液循环状态,血液接触后激活凝血、补体、纤溶系统。

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剧炎症。

(三)术后因素

管理共识与推荐意见3

(一)术前管理

控制血糖、BMI、FAR、NLR等参数,以降低炎症风险(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B)。

(二)术中管理

手术策略:推荐术后快速康复(ERAS)和微创手术,减少创伤和炎症(Ⅰ/B)。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降低应激反应(ⅡA/B)。

药物使用: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右美托咪定)抑制线粒体代谢,减轻炎症(ⅡA/C)。

阿片类药物抑制免疫反应(ⅡA/C)。

容量管理:目标导向灌注减少组织再灌注损伤并降低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ⅡA/A)。

输血策略:限制性异体输血(ⅡA/B)。

体温管理:严格控制降温/复温速率,避免氧合器出口血温超过37℃(ⅡB/C)。

肺保护通气:CPB期间使用5 cmH₂O 呼气末正压(PEEP)防止肺不张(ⅡB/C)。

CPB技术:

使用生物相容性涂层减少接触激活(ⅡB/B)。

推荐微型CPB系统减少血液-空气接触(ⅡB/B)。

超滤(UF)可去除炎症因子,但需个体化使用(ⅡB/B)。

(三)术后管理

炎症评估: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ⅡA/B)。

镇痛镇静:早期目标导向镇静(Ⅰ/A),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炎症标志物。

改善心功能与保障组织灌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如乌司他丁)改善心功能、减少炎症和器官损伤(ⅡA/B)。

血糖控制:

非糖尿病患者:7.8–10.0 mmol/L;

糖尿病患者:6.1–11.1 mmol/L(ⅡB/C)。

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降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

CPB过度炎症反应时的药物治疗策略3

蛋白酶抑制剂(如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保护器官功能。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房颤风险,但可能引起肺功能损害和高血糖,不推荐常规使用。

他汀类:具有抗炎作用,但需更多临床验证。

抗氧化剂:理论上有益,但缺乏临床证据支持。

补体与炎症因子抑制剂(如pexelizumab):效果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能改善心功能和炎症状态。

乌司他丁在心脏手术中具有多重脏器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是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因素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常见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尤其是接受CPB治疗的患者。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的发生率为8.9%-39%。

全身性炎症反应与CPB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乌司他丁作为一种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具有多种抗炎作用。既往研究表明,乌司他丁能够降低心脏手术患者细胞因子浓度。

➤研究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法,评估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某医院首次接受CPB心脏手术的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对AKI发生的影响。

共2072例接受CPB心脏手术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

在倾向评分匹配前,乌司他丁(UTI)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基线肌酐水平、CPB持续时间、红细胞输注量和血细胞比容等变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从1663例未使用乌司他丁的患者中成功匹配出409例作为对照组,与409例UTI组患者进行对比。匹配后,两组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主要终点

主要终点为CSA-AKI,其定义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即48小时内血清肌酐(SCr)升高≥0.3 mg/dl(≥26.5 μmol/L),或7天内SCr升高至基线值的1.5倍及以上。

同时记录总体死亡率、肾脏替代治疗(RRT)需求、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

➤研究结果

倾向评分匹配队列分析显示,对照组AKI发生率及RRT需求均显著高于UTI组(分别为40.83%vs30.32%,P=0.002;2.44%vs0.49%,P=0.02)。

图 两组AKI及RRT需求比较

两组在死亡率、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

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乌司他丁对心脏术后AKI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优势比0.71,95%置信区间[CI] 0.56-0.90,P=0.005)。

表 确定与AKI发生相关的协变量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乌司他丁给药是AKI发生的保护性因素,也就是说,乌司他丁给药有利于防止CSA-AKI的发展(OR 0.71,95 % CI 0.56–0.90,P=0.005)。

C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下:男性(OR 1.36, 95%CI 1.12–1.66,P=0.002)、BMI (OR 1.28, 95%CI 1.10–1.48,P=0.001)、高血压病史 (OR 1.58, 95%CI 1.23–1.96,P38°C)(OR 1.22, 95%CI 1.016–1.49,P=0.044)、 红细胞输注(OR 1.09, 95%CI 1.06–1.12,P

本研究显示,乌司他丁给药与CSA-AKI发生率降低存在关联,表明该药物可能对接受CPB心脏手术的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体循下心脏手术的影响:中国和日本的荟萃分析5

经过筛选,该荟萃分析共纳入52项研究,包括2025例患者。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在心脏手术中显著调节炎症反应(降低 TNF-α、IL-6、IL-8,升高 IL-10),减轻心肌损伤(降低 LDH、CK、CK-MB、TnI),提高心脏自主复跳率,缩短机械通气与插管时间。

图 各指标变化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IL-10,白细胞介素-10;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TnI,肌钙蛋白I。

乌司他丁对体循患者白介素和肺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6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646例患者。研究结论提示:1)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术后TNF-α、IL-6、IL-8及PMNE的升高,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2)降低呼吸指数(RI)、提高氧合指数(OI),减轻肺损伤并改善肺功能。

图 相关指标水平的森林图

注: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白细胞介素-1(IL-1);c)白细胞介素-6(IL-6);d)白细胞介素-10(IL-10);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

共识提供了CPB心脏手术围术期炎症管理的多维度框架,涵盖术前评估、术中技术优化、术后个体化管理及药物治疗。推荐个性化血糖管理、微型CPB系统、生物相容性材料、目标导向灌注等创新策略。同时引入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手段,建立了一个循证、多维度的炎症反应调控框架。

共识为规范化诊疗、减少CPB相关炎症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共识结构图

参考文献:

1. Monosilio S, Filomena D, Cimino S,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J Cardiovasc Med (Hagerstown). 2022;23(6):394-398. doi:10.2459/JCM.0000000000001309

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 郝星. 2024年中国心血管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5, 23(04):287-290. DOI:10.13498/j.cnki.chin.j.ecc.2025.04.01.

3. Ritai Huang,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perioperative inflammation management in cardiac surgery involv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J Emerg Crit Care Med 2025;9:8 | https://dx.doi.org/10.21037/jeccm-2024-213

4. Wan X, et al. Ulinastatin adminis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study. Crit Care 2016;20:42.

5. Zhang Y, Zeng Z, Cao Y, Du X, Wan Z. Effect of urinary protease inhibitor (ulinastatin)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 meta-analysis for China and Japan. PLoS One. 2014;9(12):e113973. Published 2014 Dec 11. doi:10.1371/journal.pone.0113973

6. He G, Li Q, Li W, et al. Effect of ulinastatin on interleukin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bypass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rkung von Ulinastatin auf Interleukine und die Lungenfunktion von Bypasspatienten: Eine Metaanalyse randomisierter kontrollierter Studien. Herz. 2020;45(4):335-346. doi:10.1007/s00059-018-4732-0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