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副中心闭幕!打造服务北京绿色发展新平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20:49 1

摘要:本届论坛以“绿色北京新航程 绿色经济新标杆”为主题,高度概括绿色北京、绿色经济的新进展、新成果,体现北京市和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新航程。

今天(9月24日),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位于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闭幕。

本届论坛以“绿色北京新航程 绿色经济新标杆”为主题,高度概括绿色北京、绿色经济的新进展、新成果,体现北京市和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新航程。

除开幕大会、闭幕大会外,论坛还设置了“1+5+13”19场专项活动,即1场绿色产业博览会、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13场平行论坛,涵盖成果发布、经验交流、产业推介、政策发布等多个维度。

论坛期间,共有18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界人士出席或作主旨演讲,分享智慧、交流经验、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言献策。

专家学者云集 共谋绿色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通州校区建设部部长李明,华夏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瞿纲,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北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永杰,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总经理梁望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蒋洪强作主旨演讲或发布倡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清洁能源全球参与负责人劳拉·范·威·麦格罗瑞 Laura Van Wie McGrory以视频连线方式在闭幕式上作了成果分享。

吴卫星——

围绕“可持续投融资的可持续性”,介绍了全球及全国可持续投融资的现状,从认知与战略、数据与信息披露、市场与产品、政策与生态等方面剖析了可持续融资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促进可持续投融资的具体举措及实践案例。

李明——

围绕“近零碳校园规划建设”作主旨演讲,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首个近零碳校园的建设实践案例。包括:校园清洁能源占比10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装机超过60%、人均碳排放强度降至820千克碳当量/(人·年),校区降碳率超过50%;从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智慧管控、师生参与五个方面多措并举,建立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校园。

劳拉——

围绕“加快绿色能源发展:技术、政策和融资”,从关键绿色技术、绿色能源政策、绿色能源融资三个方面阐释了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实施路径。她表示,实现绿色发展,应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及监管框架、推广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优先采取混合的融资模式、实施以社区为中心的绿色发展项目、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学习交流网络。

瞿纲——

围绕“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绿色金融的华夏创新与实践”,阐述了绿色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及重要支撑作用,介绍了华夏银行推动绿色金融落实“两山”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从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加快碳市场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与ESG风险管理、加强金融机构间生态协同四个维度提出了金融助力绿色转型发展的建议。

徐全胜——

围绕“技术与产业创新构建绿色城市与建筑”,介绍了北京市及城市副中心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绿色建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他从“建筑与城市连接端口、无废城市与无废建筑、韧性城市与建筑安全、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等方面,阐释了绿色低碳美丽城市的四个要素;从“超低能耗与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绿色生态可持续、健康人因、数字化设计与精细化运维”等方面,阐释了未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建筑的五个要素。

王永杰——

围绕“锚定绿色底色,书写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篇章”,介绍了北投集团通过加快培育绿色产业、推广绿色能源利用、开展绿色生态修复、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等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目前,北投集团热泵类投资项目面积累计超100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类投资项目规模超110兆瓦。

梁望南——

围绕“绿色基金赋能绿色产业发展”,提出要聚焦储能、低碳新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应用、氢能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招引优势企业落地北京、助力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完善基金生态圈,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分享了三点针对性建议:一是丰富应用场景支持,推动绿色能源技术规模化;二是增强政策支持,加快前瞻性布局绿色能源领域下一代新质生产力;三是完善绿色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

蒋洪强——

发布了《全球共促绿色经济发展倡议书》,呼吁全球城市作为创新、产业与生活的集中承载地,携手合作、共同行动,通过引领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培育新兴绿色产业集群、激发绿色发展市场活力、营造绿色发展政策环境、共享绿色经济实践经验、深化全球绿色合作机制,系统性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

副中心绿色智库再扩容

新聘13位顶尖专家

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9年,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发起成立了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在此基础上,2021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

成立以来,绿研院共聘任了59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成员,各位专家学者积极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建言献策,相关建议被吸纳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院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韵等13位专家学者,被聘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咨询委员会暨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及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宝贵智慧。

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

镜头下的绿色副中心

全球影像创作计划作为城市副中心绿色传播的特色品牌,自发起以来,已成为展现城市副中心绿色蜕变、传递中国城市生态发展理念的窗口。

四年来,在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通州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持续打造“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品牌IP,邀请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中外网络大V走进城市副中心开展线下体验,全网传播量累计2.5亿,让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发展故事触达全球受众,也为北京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营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本届论坛发起的“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2025全球影像征集活动历时3个月时间,共征集到180余部优秀作品,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6个获奖作品。其中——

《绿动副中心》获一等奖,《绿色北京是什么》《穿越时空的绿色记忆》2个作品获二等奖,《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不是点缀》《北京,我的“绿色老友”》《绿与光的印记》3个作品获三等奖。

闭幕式上播放了6个获奖作品20秒高光集锦,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孟宇红为仁爱、功必扬等6名获奖者颁奖。

零碳办会引领绿色新风尚

本届论坛持续秉承零碳办会的理念,各个环节均积极落实各项减碳措施——

会务用车均为新能源汽车,会场搭建使用了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建材,优选环保物料并尽可能减少会议一次性用品消耗,会议议程、影像资料全部线上提供,论坛主要会场实现绿色能源全覆盖,各环节实现碳排放减排共计40.79吨。

依据生态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经北京市绿色交易所进行碳中和评价与抵销量确认,本届论坛在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58.69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注销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核证减排量,实现论坛碳中和。

闭幕式上,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俊松,向本届论坛组委会代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国颁发碳中和证书。

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李长利,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北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阎晓东,共同见证了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零碳办会认证仪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