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源于浅薄,低调基于见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1:14 1

摘要:庄子:无知的力量,庄子在《应帝王》里讲过一个故事,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王倪是当时智者,啮缺是王倪的学生,啮缺想知道万事物的标准和道理,问了王倪四个问题,王倪却答了四个不知道,啮缺很疑惑。

庄子:无知的力量,庄子在《应帝王》里讲过一个故事,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王倪是当时智者,啮缺是王倪的学生,啮缺想知道万事物的标准和道理,问了王倪四个问题,王倪却答了四个不知道,啮缺很疑惑。

王倪解释说:人睡在潮温的地方会生病,但是泥鳅却不会,人睡在树上会不安稳了,但猴子不会,那到底哪个地方更适合休息呢?人喜欢吃家畜的肉,糜鹿喜欢吃草,猫头鹰喜欢吃老鼠,那到底哪种食物更美味呢?

毛墙和丽姬是当世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就飞向高处,糜鹿见了头也不回的走开,那到底什么是漂亮呢,我答不上来,所以我说不知道!所有己有知识都有局限,明白自己无知,是一种大智慧。

啮缺听完之后大喜,跑去找薄衣,说自己领悟无知的道理,说自己领悟无知的道理,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在庄子的世界里,无知才是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一,对他人无知,是一种尊重,庄子请朋友惠子在濠梁桥上游玩,看到水里的鱼游来游去,他对惠子说:“你看这鱼儿多快乐啊,”惠子说:“你怎么知道他们快乐呢?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它快乐呢?你又不是我”。

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就出自于此,我们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我们也不是他人,所以也不能了解别人喜好和想法。

庄子讲过一个“鲁候养鸟的故事”,从前,有一只神鸟飞到鲁国国都的郊外,鲁侯就派他的手下驾着马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请它喝酒给它敬酒,为它演奏《九韶》,想让海鸟高兴高兴,还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海鸟却眼睛发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因为鲁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养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你自己喜欢的,未心是别人也喜欢的,默认自己对他人的世界无知,不强加自己的意见,才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君子和而不同,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二,知道自己无知,是一种智慧《庄子》中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屠夫叫屠羊说,在楚昭王逃亡的时候,他帮楚昭王解决了很多问题,后来楚昭王复国,要给他一个大官。

屠羊说坚辞不受,表示自己只想守着自己的羊肉摊,楚昭王不理解,当官不比当屠夫有地位得多,屠羊说却说:自己没有什么才学,对政事一无所知,一旦当了官,无论才德,都无法匹配,还不如经营自己的羊肉摊来得舒服。

很多时候,承认自己无知,是一种谦卑,知道自己无知,是一种智慧,因缘际会,很多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一飞冲天,于是忘乎所以,狂妄自大,这样的人迟早被灾祸吞噬,认清自己,放低姿态,才能规避祸患,把路走宽。

汉朝刚立国的时候,百废待兴,丞相萧何顺应民意,鼓励人民积极生产,发展农桑,并且定下了详细的规章制度,萧何死后,曹参当了丞相,他却没有改动任何条令,一直遵循萧何的旧规。

朝臣看他整日无所事事,于是参奏皇帝告他怠慢政务,皇帝就召来曹参询问。曹参说:皇上你看我和萧何,谁的能力更强一些。皇帝说:当然是萧何。

曹参说:萧何跟着高祖一起打天下,学识渊博,又见多识广,我自愧不如,既然我不如萧何,那为什么要更改他的政令呢?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在曹参的带领下,汉朝的国力得以逐渐恢复,万民赞颂。

《论语》中写: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越是见过大人物、大世面的人,越懂得自己的渺小。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谦逊不是怯懦,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保持空杯心态,人生的道路才会越发广阔。

三,明白对世界无知,是一种成长,庄子讲过一个故事:黄河里有一位河神叫河伯,多年来都生活在孟津口,从没远离过,望着滚滚东去的浪涛,河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河流能和黄河比。

旁边的老鳖听到之后说:你一直跟着河流往东走,你会看到一个叫北海的地方,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汇聚在那里,它的面积比黄河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河伯不信,于是一直向东,经过一天一夜,终于到了北海,见到北海一碧万顷,无边无际,河伯不由惊得呆住了。

他对北海的海神说:过去我曾经听说北海之大,但始终不相信,今天总算亲眼见到了,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我恐怕会一辈子被有见识的人取笑呢。

北海海神说:井底之蛙是不可能知道海的,见识浅薄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大道的。现在你走出黄河狭隘的天地,看到了辽阔的大海,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你就有机会聆听真正的智慧了。

器皿中空,才能装进东西,房子中空,才能住人,意识到自己对世界一无所知,才能继续汲取知识和智慧,人才能继续成长。

苏轼年少聪颖,年纪不大,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少年意气,志得意满。于是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识尽天下字,读尽天下书。路过的人,纷纷夸赞苏轼有学问。

但是有个老头却不以为然,他把小苏轼叫出来,给了他一本书,苏轼一看这本书,自己居然从来没见过,里面的内容更是闻所未闻,不由得感慨学问之广,世界之大。

他羞愧地把书还给老头,然后把对联改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后来苏轼果然发奋读书,长大之后更是踏遍巴蜀,四处求学,成为中国的一代文豪。

世界是未知的,而我清醒的知道自己不知道,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不自傲,不自满,塌下心来,虚心向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道德经》里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清楚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智慧,狂妄源于浅薄,低调基于见识。

一个人真正见过大海,见过高山,就能明白自身的渺小,收敛锋芒,谦以待人,在缄默中不断沉淀,在安静地丰富内心,如此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