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杨青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的会谈引发行业关注。双方围绕强化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标志着东风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再上新台阶。作为这场跨界合作的重要载体,奕派科技正悄然布局一场智能汽车变革。
近日,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杨青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的会谈引发行业关注。双方围绕强化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标志着东风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再上新台阶。作为这场跨界合作的重要载体,奕派科技正悄然布局一场智能汽车变革。
技术满配:华为智驾座舱双旗舰加持
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落于技术硬实力,奕派科技与华为这款合作车型堪称华为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其搭载的乾崑智驾ADS 4系统,基于华为最新WEWA架构打造,带来颠覆性的辅助驾驶体验——变道逻辑更贴近老司机预判,跟车时的顿挫感大幅降低,重刹率较前代直降70%。在城市复杂路况中,面对临停车辆、施工路段的绕行决策速度提升20%,与行人、自行车的路面博弈也更显从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车位到车位2.0”领航功能,用户可直接在地图选定目的地车位发起导航,从园区入口到专属车位全程NCA辅助不中断,甚至支持自定义泊入姿态偏好,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停车痛点。安全层面,驾驶员失能辅助、侧向障碍物防碰撞等功能的加持,让这套智驾系统不仅“聪明”更显可靠。
座舱体验同样拉满预期,鸿蒙座舱5的融入将实现手机与车机的无缝流转,超级桌面功能可直接调用手机应用,配合3D路名渲染、特殊车辆动态识别等SR界面升级,科技感与实用性完美平衡。对比华为智选体系内的其他车型,尚界H5虽将智驾门槛拉至15万级,但仅搭载基础视觉版ADS4,而明年登场的奕派科技车型的高阶配置无疑将更具竞争力。
从“闭门造车”到“开门共创”
如果说技术是硬核骨架,用户共创则为新车注入了鲜活灵魂。奕派科技近期召开的第二期KOC调研品鉴会,并非简单的产品展示,而是让核心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的“共创工坊”。从座舱储物布局到智驾功能触发逻辑,从续航显示偏好到泊车场景设置,用户的真实需求被直接纳入研发体系。
这种“与用户共同成长”的理念,精准切中了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痛点。当多数车企仍在依赖市场调研数据“猜需求”时,奕派科技已通过KOC群体实现需求的“实时捕捉”。
70℃炙烤下的品质承诺
一款好车的诞生,既要经得住用户的挑剔,更要扛得住自然的考验。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70℃的极端高温下,奕派合作车型正式启动夏季测试,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与华为智选车BU CEO靳玉志共同授旗的场景,彰显了双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高温环境对智能汽车是全方位考验:动力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智驾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座舱电子设备的运行效率,任何一项出现短板都可能影响用户体验。而此次测试的顺利启动,意味着东风的整车热管理技术与华为智能系统的高温适应性已通过初步验证。结合华为乾崑智驾累计突破50亿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数据,这款新车的可靠性更添一重保障。
对于进军20万+中高端市场的战略目标而言,这种极端测试的公开化,既是对自身品质的自信展示,也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承诺。在新能源汽车品质争议仍存的当下,奕派用“真金不怕火炼”的测试场景,为品牌信任度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与科技的协同新范式
奕派与华为的合作,绝非简单的“制造+技术”拼接,而是构建了“战略对齐-技术共研-用户共创-品质共控”的全链条协同模式。东风的底盘调校、整车制造经验,与华为的智能驾驶、座舱生态技术形成完美互补,避免了新势力“重科技轻制造”或传统车企“重硬件轻智能”的短板。
这款2026年上市的新车,更像是一块“试金石”——它验证了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如何通过深度绑定科技巨头实现弯道超车;也揭示了智能汽车的竞争逻辑已从“单点技术比拼”升级为“体系能力较量”。当20万+市场被比亚迪、小鹏等品牌激烈分割时,奕派凭借“技术满配+用户主导+品质过硬”的三重优势,有望撕开一道新的市场缺口。
从高层会谈的战略共识,到火焰山的测试授旗,再到用户共创的细节落地,奕派与华为的每一步动作都在书写行业新篇。2026年的中高端智能车市场,这场“底蕴与科技”的联手,值得所有消费者期待。
来源:虎狼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