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爆发“雷暴哮喘”,花粉变为哮喘“杀手”,远比想象的更要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0:47 1

摘要:你能想象吗?9月的一个雷雨夜,太原的急诊室外排满了戴口罩的人,有人咳得直不起腰,有人捂着胸口说“喘不上气”,还有人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

文|江语迟

编辑|江娱迟

你能想象吗?9月的一个雷雨夜,太原的急诊室外排满了戴口罩的人,有人咳得直不起腰,有人捂着胸口说“喘不上气”,还有人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

向女士的老公就是其中一个,明明之前没哮喘,雷雨刚停就突然犯了急症,出租车司机说,那晚他送了三波这样的患者,最严重的一位在路上直接昏了过去。

谁能想到,这些人的“敌人”,竟是空气里看不见的蒿草花粉?曾经以为“打几个喷嚏就过去”的小事,如今却成了北方人夏末初秋的“噩梦”。

有人被逼着离开住了十几年的城市,有人怀孕时只能远赴海南躲灾,还有人吃着不明成分的“特效药”,昏昏沉沉地熬过整个秋天。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蒿草花粉到底有多难缠,咱们又该怎么办。

你见过为了过敏搬家的人吗?程女士在北京住了12年,2016年开始犯鼻炎,后来竟发展成了哮喘。

今年8月底到9月底,她每天眼睛痒、打喷嚏,吃了抗过敏药就犯困,半天都透不过气,硬生生瘦了好几斤。

最后她咬咬牙,回了浙江老家——你猜怎么着?刚回去,过敏症状立马没了!

还有芊凝,她以前根本不过敏,2021年第一次犯鼻炎,7天就好了,可到了2022年,症状越来越重,听病友推荐买了“三无特效药”,一袋粉末冲水解渴,7天就花了1000多,后来才知道那是强激素药,吃了整个人都迷糊。

2023年她怀孕不能吃药,过敏彻底爆发:打喷嚏打到头痛,流鼻涕擦破了鼻子,眼睛揉得全是血丝,每天只能坐着睡觉,最后没办法,只能飞海南养身体,一个月花了3万多。

不是我们矫情,是这过敏太磨人了!邱风家两口子都过敏,明明身体以前好好的,现在却要常备护鼻过滤器,过敏季尽量不出门。

可就算这样,该犯的症状一样不少:打喷嚏、头晕、吃了药就犯困,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还有西安、沈阳的两位妈妈,就因为孩子过敏,直接带着娃搬到了海南,谁愿意背井离乡啊?还不是被逼的!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草的花粉吗?怎么这么厉害?

北京中医医院说了,蒿草是菊科蒿属的“大家族”,黄花蒿、青蒿、茵陈蒿都是“致敏高手”,尤其是黄花蒿,简直是秋季过敏性鼻炎的“主力军”!

更可怕的是,这花粉颗粒特别小,只有20-30微米,轻得能随风吹几十公里,就算你关着窗,它也能从缝隙里钻进家。

北京世纪坛医院之前做过调查,内蒙古草原上14.38%的人都对蒿属花粉过敏,18到39岁的年轻人最容易中招,城市里的发病率比农村还高。

而且这过敏还会“升级”!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沙莉主任说,现在好多孩子也过敏,一开始是鼻炎、结膜炎,要是不及时控制,就会变成哮喘,这毛病会跟着到成年,肺功能都会受影响。

你看,这哪是“小毛病”?这明明是会“缠上你”的大威胁!

说实话,过敏的人都试过各种招:关窗户、开空气净化器、吃抗过敏药、戴口罩护目镜……可这些都只是“临时抱佛脚”。

程女士说吃药会犯困,每天昏昏沉沉的;邱风说严重的时候,再怎么防护都没用。

你知道吗?咱们的邻居日本,也被花粉过敏困扰了几十年。

他们以前种了好多杉树,后来花粉多到成了“国民病”,现在日本政府已经计划:未来30年把杉树花粉量减一半,10年内减少20%的杉树人工林。

虽然这是个“世代工程”,但至少有方向、有行动。

可咱们呢?有的地方号召大家拔蒿草,有的地方却在播撒蒿草种子;过敏患者向部门反映情况,偶尔能看到几次清理行动,却没个体系化的办法。

陈潇关注花粉浓度三年多,她说每年都比上一年高,甚至爆表;向女士盼着相关部门能清理居民区的蒿草,别再让大家只能自己躲着了。

其实咱们要的不多,不是说要“立马根治”,而是希望有人能把这事儿当回事,统筹协调治理,研究防护对策,让公共区域少点蒿草。

毕竟没人想在秋天躲着不出门,没人想靠吃药过日子,更没人想为了过敏离开家。

结语

秋天本该是晒晒太阳、吹吹秋风的好时候,可对北方的过敏患者来说,却成了“渡劫”的日子。

有人咳到半夜难眠,有人为了躲花粉搬家,有人把“抗过敏药”当日常保健品……

别再把过敏当“小毛病”了,它不是“体质差”,是我们生活环境里的“隐形威胁”。

个人防护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体系化”的守护——就像日本那样,有长期的计划,有部门的配合,有大家的关注。

希望有一天,北方的秋天再提到蒿草,不再是“过敏”的代名词;希望过敏的人能放心出门,不用再盯着花粉预报过日子。

来源:江语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