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夏天,中医药文化着实火了一把,成为街头巷尾、校园内外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了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心头好。9月18日,市政协、市教育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领导走进校园,调研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孩子们辨识中药材的身影、诵读中医经典的声音,成为了这项活动最生
中医药文化
播撒文化种子 培育健康新人
这个夏天,中医药文化着实火了一把,成为街头巷尾、校园内外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了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心头好。9月18日,市政协、市教育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领导走进校园,调研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孩子们辨识中药材的身影、诵读中医经典的声音,成为了这项活动最生动的注脚。
中医走进校园,营造浓厚氛围
长春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长春市中医院统筹区域资源,精选区、县多所中小学校,因地制宜打造“中医药文化长廊”和校园基地。通过展板、实物展示、仿古药柜等形式,系统介绍中医历史、名家故事、中药药材、养生理念等知识,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打破课堂壁垒,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
如今,朝阳实验小学、公主岭市实验小学、汽开区实验小学、南关区文庙小学、103教育集团华泽学校等一批学校已经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长廊成为校园中最受欢迎的角落。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驻足观看,在耳濡目染中增进了对中医药的了解,真正实现了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
专家走进课堂,点燃学习热情
为了让深奥的中医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长春市中医院定期选派优秀中医药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举办专题讲座。专家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常见中药材辨识、二十四节气与养生智慧等知识。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认真听讲,还积极参与互动体验环节。亲手制作简单药囊、辨认中药材、诵读中医启蒙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许多学生课后兴奋地表示:“中医药太神奇了!”他们回到家后,还主动向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成了家里的“小小中医药宣传员”。
健康筛查义诊,守护学生成长
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与青少年健康管理相结合,是长春市中医院的工作重点之一。医院组织中医专家团队进入校园,开展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健康义诊与宣教活动,重点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公益筛查、近视眼防控筛查与指导等活动。
在筛查过程中,专家们不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还让学生们体验简单的耳穴压豆、推拿等中医疗法,讲解预防保健知识。这类活动将健康的种子提前埋下,提高了师生对常见健康问题的早期预防意识。许多潜在的健康风险得以早期发现和干预,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实践体验活动,深化文化认知
每逢假期或休息日,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走进长春市中医院,参观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在这些实践课堂上,学生们可以亲眼见到中药材自然界中的样子,观摩中药相关器皿,学习中医理论中的穴位、经脉等知识,体验中医诊疗器具,还能学习日常急救知识。
这种“请进来”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感知的飞跃。孩子们在亲手操作和亲眼见证中,深化了对中医药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创新传播方式,打造融媒体平台
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市中医药管理局着力打造市级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与传播体系。
线上平台汇聚了大量优质中医药知识视频、生动有趣的MG动画科普短片;线下在部分学校、公共场所配备触摸屏终端,同步发布内容;还定期邀请专家走进网络直播间,开展互动答疑。这种“线上线下联动、资源互联互通”的现代化传播网络,成了学生们自主学习中医药知识的重要窗口,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常态化、便捷化和趣味化。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创新实践,我市系统构建了“筑基地、请专家、送服务、拓实践、建平台”五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育人体系,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中医药文化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深化。
如今,中医药文化已经在长春市的校园里生根发芽,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无数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认同中医智慧的种子。未来,市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深化与教育部门的协作,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长春市中医院
初审:李 慧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