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闲来无事,随手翻了一下日历,发现9月份就要过完了,而在下周星期三就要开始放十一国庆节假期了,并且因为今年中秋和国庆又喜相连,所以假期也延长了,一共是八天!
闲来无事,随手翻了一下日历,发现9月份就要过完了,而在下周星期三就要开始放十一国庆节假期了,并且因为今年中秋和国庆又喜相连,所以假期也延长了,一共是八天!
而在十一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0月8日还是寒露节气!这也意味着秋更深了,夏天真的要过去了!
哪这寒露到底是个啥节气,寒露后就冷了吗?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有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这倒是把寒露的特点说透了。
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7日到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就来了。今年的寒露是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日!
它和白露比起来,寒露的露水更凉,都快凝结成霜了,昼夜温差能差出十好几度,秋燥也跟着明显起来。
这时候的天气南北差别特别大:北方早就一派深秋景象,东北、西北甚至快入冬了;南方虽然还没彻底凉快,但早晚也得加件外套,要是遇上“寒露风”,晚稻还得遭殃。
此时,大批的鸿雁都在忙着一件事,就是最后一批南迁!另外,菊花渐渐开得热闹,大自然都在提醒:秋天要收尾了。
而在民间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老话“寒露在尾,三九雪堵门;寒露在头,三九穿单衣”,这又是咋回事呢?今年寒露节气在哪里呢?
要琢磨清楚这句老话,关键得弄明白“头”和“尾”指的是啥。这里说的不是公历,而是农历月份——寒露落在农历九月的上旬,就算“在头”;要是到了八月的下旬,就是“在尾”。
老辈人觉得,寒露来得早,说明冷空气活跃得早,势力也强,冬天自然就冷,到了最冷的三九天,雪能大到堵门;要是寒露来得晚,冷空气迟迟不来,冬天就会暖和些,三九天穿单衣都不觉得冻。
那2025年的寒露在哪儿呢?查了下日历,今年寒露在公历10月8日,对应农历八月十七。
农历九月还没到,这明显是“在尾”的情况。按老话说,今年冬天可能得备好厚棉袄了。
不过话说回来,老祖宗的话放到现在还全准吗?得客观看。
这些谚语是千百年农耕生活里总结的经验,那会儿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只能靠观察节气变化预判农事,比如提前给庄稼做防冻准备,或是备足过冬的柴火粮食,确实管用。
但现在不一样了,气候受全球变暖、大气环流这些因素影响,变数特别大。
就像去年,寒露在农历九月初六,算“在头”,可不少地方的三九天也还是很冷,特别是北方地区冷的刺骨。
气象专家也说,节气只是参考,具体天气还得看实时预报。
寒露一到,不管冬天冷不冷,该做的准备都得跟上:泡点芝麻茶防秋燥,给老人孩子把袜子穿好,地里的庄稼及时收割播种。老话说的不仅是天气,更是过日子的踏实劲儿。
所以啊,今年寒露在尾,咱们得心理有点数,早点做好准备,比如可以多备件羽绒服,这个也叫有备无患!
来源:三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