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汉奸”,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抗战时期为日军跑腿、残害同胞的败类。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提到“汉奸”,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抗战时期为日军跑腿、残害同胞的败类。
觉得他们做这种勾当肯定能捞到不少好处。
但看到日本外务省公布的预算数据,才发现事实比想象中更讽刺。
原来当汉奸,赚的钱可能还不如去送外卖。
或许有人会说,就算钱少,躺着发帖总比打工轻松吧?
但实际上,日本选“亲日派”的门槛一点不低,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日本外务省明确要求,这些人得在政界、商界、学界等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要么是有领导能力,要么是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意见领袖。
比如之前被曝光的名单里,不少是985、211高校的教授,还有知名刊物的主编、副主编。
普通人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而那些有资格的人,拿了钱也不是随便发几条朋友圈就行。
日本对他们的要求很具体,首先要拼命宣传日本的“正面形象”。
比如把捏饭团的捧成“煮饭仙人”,把街头有垃圾的东京吹成“素质标杆”。
甚至还要为日本倾倒核污水、捕杀幼鲸这种事找借口,说日本“热爱环境”。
其次,他们还得像搞传销一样“发展下线”,建立多层级的亲日网络。
日本把这美其名曰“发展日侨关系网”。
最后,还要从精英到平民推广日本文化符号。
如二次元、水手服,试图让大家对日本产生盲目好感,淡化历史记忆。
这些年,日本在舆论场上的动作可不少,还专门砸了不少钱搞所谓的 “海外信息战略传播”。
名义上是推进文化交流,实际却藏着不少舆论战的小心思。
《大阪朝日新闻》对九一八事变的报导
比如找些人在网上替他们说话,甚至想美化过去的历史。
就像之前深圳一所日本学校的学生出事。
本来是个偶发事件,却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还有人跳出来要求中国人反思。
偏偏这事又赶在 9 月 18 号前后,难免让人怀疑是想转移大家对历史的关注。
参考资料:四川观察-2024-09-20
日本这么做,其实也有自己的底气。
早几十年前,他们就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之一。
东芝、丰田这些牌子大家都熟悉,不少城市还有日本学校、风情街。
借着这些便利,他们的资本很容易就渗透到文化和传媒领域。
偶尔就能在网上看到一些替日本说话的奇怪言论。
可有意思的是,日本花了这么多钱,效果却不怎么样。
反而这些年,越来越多中国人主动去了解历史。
哈尔滨的 731 罪证陈列馆、大同的万人坑纪念馆都成了热门去处,讲述历史的作品也火了起来。
大家心里都清楚过去发生过什么,不是几句宣传就能忽悠的。
日本为了培养亲日派,每年也都会拿出大笔预算。
2020年,日本政府给外务省的投入就有74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3亿。
这些钱名义上是“对外宣传”。
实际就是用来拉拢各国的“亲日派”“知日派”,让他们帮日本说好话、掩盖历史真相。
可别以为这43亿会大量花在中国。
根据日本公布的资料,其中80%以上都用在了美国,剩下的大多流向欧洲。
真正花在培养中国亲日分子身上的,只有20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才1.1亿。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2025-8-3
更让人意外的是,分到这笔钱的中国亲日分子,加上各类相关人员,总共约2000人。
这么一算,每个人每年能拿到的“经费”只有5.5万人民币,平均到每个月还不到4800块。
也就是说,正儿八经找份工作,挣得都比当汉奸多。
要是去一线城市送外卖,努力点一个月能挣万把块,是这份“汉奸薪水”的两倍还多。
日本每年花这么多钱搞公关,看似在国际上赚了些“好名声”,但实际上根本改变不了本质。
它依然是二战战败国,依然要听美国的话,连军费都要受美国制约。
美国当年刚崛起时,也被欧洲媒体嘲讽“乡巴佬”,但美国没想着收买媒体,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
等到二战时,美国军队从诺曼底打到德国,实力摆在那,欧洲媒体自然开始对美国改观。
这说明,真正的尊重不是靠钱买来的,而是靠国家实力赢来的。
反观日本,把钱花在拉拢亲日派、掩盖历史上。
却改变不了民众对它篡改历史的不满,也改变不了在国际事务中要看美国脸色的处境。
那些拿了日本钱的亲日分子,看似赚了点小钱,却要背着“卖国”的骂名,被人戳脊梁骨。
现在再看“当汉奸能赚多少钱”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不仅赚得少,还要丢尊严、背骂名,甚至可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与其做这种见不得光的勾当,不如堂堂正正靠劳动赚钱,为自己的国家做些有意义的事。
毕竟,国家强大了,每个普通人才能真正有尊严,这比那几千块钱的“汉奸经费”珍贵多了。
来源:不似少溓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