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37岁的王香苑在一家食品厂担任质检文员。工作内容不仅是待在办公室,还要随时下车间检查生产流程。食品厂油烟气味浓烈,常常弥漫着炸油和调料的混合味。为了应酬客户,王香苑时常要跟随部门同事去聚餐,酒桌上推杯换盏几乎成了常态。夜里加班审核报告后,她也常和几
2017年,37岁的王香苑在一家食品厂担任质检文员。工作内容不仅是待在办公室,还要随时下车间检查生产流程。食品厂油烟气味浓烈,常常弥漫着炸油和调料的混合味。为了应酬客户,王香苑时常要跟随部门同事去聚餐,酒桌上推杯换盏几乎成了常态。夜里加班审核报告后,她也常和几个老同事到烧烤摊点上串,啤酒配油炸花生、烤肥肠、干锅鸡块,是她觉得最能解压的时刻。王香苑总笑说:“一天忙完,不吃点油辣的,不喝点酒,这日子算什么。”这种生活方式逐渐让身体被消耗,却始终没有引起她的重视。
2017年5月11日一早,王香苑刚把前一天的质检资料整理好,手里的文件还没完全归档,就急匆匆赶往厂里组织的合作商聚会。饭桌上摆满了她平日最喜欢的油腻菜肴,红烧肥肉的香气混合着干锅肥肠的辛辣味扑鼻而来。她边吃边喝,先灌下一瓶冰啤,随后又被同事劝下三两白酒。短暂的畅快感让她满脸通红,可回到办公室没多久,刚坐在椅子上,腹部便骤然抽搐般一阵剧痛袭来。起初只是隐隐作痛,她以为是冰啤刺激了胃,便从抽屉里翻出随身携带的胃药吞下一片。她靠在椅背上,心里安慰自己休息片刻就能缓解,可不到十分钟,疼痛反而愈演愈烈,逐渐向右上腹扩散,额头很快渗出细密的汗珠,衣衫湿透,脸色惨白。
到了下午两点,症状已无法忽视。疼痛感就像有什么东西在腹腔里翻搅,王香苑忍不住弯下身子,双手紧紧按住右上腹。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眉头紧锁,呼吸变得急促而短促。冷汗一滴滴沿着太阳穴滑落,湿漉漉地打湿了鬓发。坐在椅子上根本无法减轻不适,她只得勉强挪到办公桌一侧,整个人蜷缩成一团。此时同事走过来询问情况,她却因剧痛无法完整回应,只能虚弱地摆手。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放射性疼痛,自右上腹直冲背部,像是整条脊柱被铁钳死死拧紧。她试图挺直腰背,却因灼烧般的痛楚差点叫出声来。
疼痛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反而伴随着新的不适。王香苑喉咙里突然涌起一股反酸感,她捂着胸口,频繁干咳,胃酸不时冲上咽喉,呛得眼泪直流。几次咳嗽后,喉咙里溢出一股股酸水,口中弥漫着刺鼻的苦味。她捂着嘴巴冲向垃圾桶,胃里翻江倒海,整个人摇摇欲坠。办公室的空气因她急促的呼吸而显得沉闷,同事们开始慌乱,连忙打算叫车送她去医院。可就在这时,她突然弯腰,大口呕吐,胃里的食物几乎全部喷涌而出,酸液溅在地板上,刺鼻的味道立刻弥漫开来。
呕吐过后,王香苑整个人瘫软在地上,脸色比纸还要苍白,额头青筋暴起,汗水沿着下颌滴落。她用力抱着腹部,身体不断抽搐,手指冰冷僵硬。她蜷缩着,呼吸急促,眼神涣散,仿佛随时会昏厥过去。腹部的绞痛像是一把尖刀一下一下捅入体内,每一次刺痛都让她眼前发黑,耳边嗡鸣。几名同事见状不敢耽搁,迅速将她抬起,奔向厂外的车辆。王香苑被安置在后座上,四肢冰凉,双唇发白,额头冷汗不停滴落。车子一路疾驰,直奔最近的综合医院急诊科。
入院时,王香苑的体温已经升至38.8℃,脉搏持续在115次/分钟以上,整个人脸色潮红,呼吸急促。医生查体发现右上腹压痛十分明显,按压时伴有明显的反跳痛,当进行Murphy试验时,她在吸气过程中痛到下意识屏住呼吸,表现出典型的阳性体征。急查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至13.4×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达88%,提示急性感染。血生化检查显示ALT148U/L,AST102U/L,总胆红素达到60μmol/L,均提示肝胆系统受到炎症波及。
为了进一步明确情况,医生立即安排了腹部彩超。结果显示胆囊明显扩张,胆囊壁增厚至5毫米以上,腔内可见多枚结石,大小在0.6~1.4厘米不等,位置多集中于胆囊颈部,其中一枚结石紧贴胆囊管,提示可能存在阻塞。彩超还显示胆囊周围组织已有轻度渗液反应,局部声像图模糊。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医生立即安排住院,实行禁食、补液、抗感染和镇痛处理。首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抗感染,以控制因结石阻塞导致的细菌繁殖和炎症扩散,同时加用甲硝唑加强对厌氧菌的覆盖。为了减轻胆囊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医护人员为王香苑使用了山莨菪碱注射液进行解痉止痛,并联合布托啡诺缓解持续性腹痛。因她血液检查提示胆红素升高,医生安排静脉补液以促进胆汁代谢,同时在液体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功能。出现发热和炎症反应时,还辅以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避免高热造成额外消耗。经过初步治疗后,王香苑的体温逐渐下降,腹痛也有所缓解。
主治医生告诉家属,胆囊一旦急性发炎,往往因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无法排出,局部压力升高,炎症很快扩散。很多人以为只是普通胃痛,实际上病情可能在几小时内迅速加重,甚至引发腹膜炎或败血症,后果不堪设想。得知这一切后,王香苑心里一阵后怕。她躺在病床上,喃喃自语:“以前知道吃多喝多不好,可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医生叮嘱说,像她这种长期油腻饮食、经常饮酒、作息不规律的人,正是胆囊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不从生活习惯上根本改变,复发几乎不可避免。王香苑连声点头,答应以后戒酒少油,生活规律。她的母亲和丈夫也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劝她一定要好好配合治疗。
恢复期内,王香苑开始每日三餐按时吃饭,早餐以小米粥、蒸蛋羹和清淡蔬菜为主,中午和晚餐也控制油脂,避免辛辣刺激。过去喜爱的烧烤、油炸食品彻底从餐桌消失,啤酒更是被清淡的绿茶和白开水取代。每天早晨,她都会在丈夫的陪伴下进行半小时快走,出汗后感觉身体轻松许多。丈夫对饮食进行全程把关,不仅为她准备了低油少盐的家常菜,还每天记录体重与症状变化。刚开始时,王香苑偶尔会因为想念重口味食物而情绪低落,但家人的陪伴和不断提醒让她逐渐适应新的生活节奏。随着饮食和作息的规律化,她的体力慢慢恢复,脸色也比刚出院时红润许多。
3个月后,王香苑如约来到医院复查。医生为她安排了血液学检查和腹部彩超,血常规、肝功能结果均恢复正常,ALT维持在25U/L,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腹部彩超显示胆囊壁恢复光滑,炎症迹象已明显减轻,腔内未见新发结石。检查过程中,医生反复确认她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是否坚持,得知她每日规律饮食和锻炼后,给予了高度肯定。主治医生微笑着说:“恢复情况非常理想,坚持下去就能大大降低复发风险。”这句话让王香苑心头一松,所有坚持在此刻变得值得。她在回家的路上紧紧握着丈夫的手,心中满是感激,也暗下决心要把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保持下去。
可到了2020年8月,最开始只是饭后觉得腹胀,仿佛食物在胃里滞留不下去,消化缓慢,刚吃几口饭就开始打嗝,胸口发闷。随着时间推移,她的饭量越来越少,连一碗米饭都常常吃不完。短短两周内,体重骤减三公斤,衣服变得松垮。她以为只是胆囊炎的老毛病复发,于是自行到药店买了健胃消食片,每天还煮山楂水来助消化。起初似乎有些缓解,但没过多久症状再次反复,腹胀和乏力同时出现。那段时间,她在厂里加班不到半天就感到疲惫不堪,脸色日渐憔悴,整个人明显消瘦,连同事都提醒她该去医院复查。
8月22日清晨,王香苑从床上起来时,就感觉右上腹隐隐传来一股沉闷的胀痛,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肋下。她心里以为是前一晚吃得太饱或油腻过头,便没放在心上,仍按日常习惯赶去厂里上班。那天车间任务不多,她独自守在办公室,桌上摊着几份质检报表。可没过多久,腹部的不适逐渐加剧,疼痛像钝器在体内不断顶压,伴随着阵阵灼烧感。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身体慢慢前倾,双手死死捂着右上腹,额头很快渗出一层密密的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衣领。她试图深呼吸来缓解,可每吸一口气,腹部就像被撕扯般胀痛。渐渐地,她的呼吸变得急促,双手因持续颤抖几乎抓不稳桌角,整个人无力地瘫坐在椅子里,眼神空洞,仿佛被困在不断加重的痛苦中,无法动弹。
到了中午,症状突然加剧,右上腹仿佛有一团火在翻腾,灼烧般的刺痛直逼胸口,让胸闷感越发明显。她下意识地端起一杯温水,想靠温热来缓解不适,可水刚咽下几口,胃里立刻翻涌起来,一阵强烈的恶心感直冲喉咙。她忍不住冲到垃圾桶前,呕出一滩苦黄的液体,呛得喉咙火辣辣生疼。可吐过之后,腹痛并没有减轻,反而顺着右上腹向后背放射,整条脊柱像被烈火灼烤般刺痛难耐,疼得她眼泪直流,手脚发抖。她跌跌撞撞地扶着墙走向洗手间,每一步都艰难异常,双腿虚浮得几乎支撑不住身体。镜子里的身影让她心头骤紧:脸色已经呈蜡黄,眼白泛起不正常的黄色光泽,双颊深陷,整个人憔悴到难以辨认。王香苑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拨通丈夫的电话,声音颤抖地请求帮助,并让朋友火速赶来,将她送往医院。
急诊医生立即安排血液检查和腹部增强CT。结果显示血清CA19-9高达1650U/mL,CEA升至82ng/mL,肝功能全面异常,总胆红素升至135μmol/L,ALT220U/L。CT影像提示胆囊区有一团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团块,直径接近4.8厘米,侵犯邻近肝组织,并压迫胆总管,导致明显胆汁淤积,同时肝脏多发低密度影。最终的组织穿刺结果证实为胆囊腺癌,已进入晚期并伴肝转移。
医生的话音刚落下,急诊室的气氛陡然凝固。王香苑的母亲猛地抓住椅背,整个人仿佛失去了支撑,身体一软,几乎跌坐在地上。她的丈夫则面色铁青,呼吸急促,紧绷的拳头在颤抖中发出“咔咔”的声响,眼神死死盯着医生,像是想要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病床上的王香苑脸色蜡黄,双唇干裂,呼吸浅而急促,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整个人陷在无力的虚弱中,声音也被彻底封锁在喉咙里。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母亲终于忍不住,声音颤抖着打破沉默,“她才三十七岁啊,这一年多她真的很听话。三餐规律,清淡饮食,早上五点半就起来散步,中午午休从不缺席,晚上九点准时睡觉。酒一口不碰,烟从来没沾过,就连重口味的菜也都戒掉了,怎么还会这样?是不是哪里搞错了?”母亲说到后面,眼泪已经止不住滑落,哭声中满是不可置信。
医生沉默了很久,低头盯着手里的病例,眉间沟壑越发深刻。过了半晌,他才抬起头,声音压得很低:“从目前的检查和影像结果来看,病灶的发展速度太快,和她现在的生活习惯完全不符,这确实让我们感到困惑。”急诊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王香苑的妹妹站在一旁,急切地补充道:“她这段时间真的很注意,连葱姜蒜都不常吃,更别提火锅和烧烤。厂里加班的时候,同事们点外卖,她总是自己带稀饭或者喝点汤,从不乱吃。以前我们劝她别这么苛刻,她总笑着说‘不敢松懈’,就怕身体出问题。”医生一边听,一边快速在病历上写下记录,眼神却越来越凝重,仿佛心底某个疑问被逐渐放大。
随着家属不断补充,医生的疑惑反而更多了。他不得不把家人再次叫到一起,把饮食、作息、用药等细节逐一追问。王香苑的丈夫语气坚定,反复强调:“她没有熬夜,没有吃过零食,不喝咖啡和酒,三餐都是家里准备,清淡到几乎没放盐。”母亲也跟着点头,表示自己每天都看着女儿吃饭休息,根本没有疏漏。医生听到这些回答后,目光沉了几分。他把手中的报告摊开,对照着之前的检查数据,心里越来越觉得不对劲。病例的每一页,他都来回翻阅,像是要从细微的字句里找到解释,可越看越觉得蹊跷。
为了确认自己没有遗漏,医生再次调出了王香苑此前的入院记录,甚至连三个月前的影像片和血液指标都重新核对。片子被一张张摆在灯箱上,白色光线照亮了病房角落,空气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医生和住院医师低声交流,眉头紧锁,偶尔点头,又偶尔摇头,像是在对某个结果产生分歧。病床上的王香苑虚弱地侧过头,努力想听清他们在说什么,可耳边传入的只是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异常”“不符”“再查一遍”,这些碎裂的词句让她心里越发不安。她抬起手想要说话,却因气力不支,手指只能轻轻颤抖。
“会不会是以前落下的旧毛病?”母亲终于忍不住,带着颤抖的声音问。医生却没有立即回应,只是沉着脸,先示意大家安静。他顿了顿,才缓缓开口:“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见过。表面上的健康管理,并不等于内里器官完全安全。有些细微的生活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日积月累,可能在某个节点集中爆发。”他的语气沉稳,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头发凉。说到最后,他只补充了一句:“我们会继续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随即转身交代护士增加检验项目。母亲和丈夫对视,眼神里满是惶恐与无力,谁都不敢再开口。
医生在走廊里徘徊了很久,始终觉得眼前的病例解释不通。为了避免遗漏,他决定请科室主任一同会诊。当天下午,主任带着几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到病房,先是仔细查看了王香苑的病历和最新影像,再逐条对照化验指标。主任的神情比他更为凝重,翻阅到关键数据时,眉头几乎拧成一团。几位医生彼此低声交换意见,不时在病历上做标注,气氛压抑得让家属屏住呼吸。王香苑躺在病床上,眼神中带着隐隐的恐惧,努力想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捕捉答案。主任沉默片刻后,轻声叮嘱主治医生:“把她近期的饮食、用药情况再仔细追问一次,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大处,而是在细节。”说完,他合上病例夹,留下若有所思的表情。
两天后,新检查资料全部汇总。主任翻阅着厚厚的影像片和化验单,眉头始终紧锁。走到家属面前时,他的神情复杂,语气沉稳却格外有力:“情况确实令人意外。王香苑在这段时间里非常克制,远离酒精和烟草,三餐也都清淡,这些本该有助于康复,可偏偏在一些最不起眼的地方出现了问题。”他停顿了一下,扫视在场的家属,声音压得更低:“这不是孤例。我们见过不少患者都在类似细节上失守,他们以为做的是保护,却恰恰成了伤害。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有时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些大问题,而是被忽略的小环节。王香苑的情况,就是最鲜明的提醒。”
王香苑在厂里上班时,经常因为面对嘈杂环境和紧张的报表核对而感到疲惫。为了缓解这种状态,她养成了嚼无糖口香糖的习惯,觉得既能让嘴巴不闲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可是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些看似无害的口香糖里含有山梨醇,进入体内后会在肠道里被分解,产生过多气体。最初她只是偶尔觉得肚子有点胀,衣服扣子显得紧绷,走动时稍微不舒服。时间一长,腹部胀气越来越频繁,下午常常撑得坐不住,只能偷偷松开裤腰带。对于胆囊炎患者来说,腹压升高会直接加重胆囊壁的炎症,口香糖带来的隐患悄然存在,却没有引起她的注意。
这种习惯持续下去,王香苑的不适逐渐明显。加班到下午时,她时常感到胸口和上腹被顶得发闷,呼吸不再顺畅。每次弯腰去搬文件或下车间核对设备数据,右上腹就像被一股力量狠狠拽住一样,让她不得不用手紧压着肚子才能缓慢行走。晚上回到宿舍,她甚至连平躺都觉得困难,只能蜷缩在床上,试图减轻压迫感。胆囊炎原本需要休养和稳定,而山梨醇导致的腹胀让炎症环境长期处在恶劣状态。她却总把这些信号误以为是劳累或饮食不规律,完全没意识到这是加速病情的关键因素。
在饮食方面,王香苑对自己管控严格。食堂里大锅炒出的红烧肉和油炸菜她从不碰,总是坚持选择凉拌菜,觉得这样更清淡健康。中午她常常端着一碗凉拌黄瓜、木耳或海带丝,再配一点米饭,自觉比别人吃得要科学。可这些凉拌菜往往离不开大量醋和生蒜,酸辣的调味让她觉得清爽,却在体内引起胆汁分泌不规律。胆囊壁在发炎时格外敏感,遇到这种刺激更容易出现痉挛和收缩。起初她只是在餐后感到右肋下方有些刺痛,还能忍住继续工作,但次数越来越多。到了下午,疼痛会像潮水一样反复袭来,让她不得不借口去洗手间,靠弯腰和按压腹部来缓解。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食习惯逐渐变成新的隐患。她开始减少米饭摄入,把凉拌菜当成主食,结果每天下午右上腹的抽紧感愈发明显。一次午餐后,她痛得直冒冷汗,不得不趴在办公桌上休息。她以为问题出在吃饭速度或食量,却忽略了调味料才是罪魁祸首。长期的酸蒜刺激让胆汁分泌节律紊乱,胆囊发炎状态被进一步放大。她仍然以为自己避开了大鱼大肉,是在保护身体,实际上却在一步步走向更严重的反复发作。
睡眠问题也是她不得不面对的困扰。胆囊炎反复发作让她夜间常常辗转反侧,于是她听从朋友的建议买了褪黑素片。起初偶尔服用一片,发现入睡快了许多,白天精神也似乎好了一点。渐渐地,她养成了习惯,每晚睡前都会吞下一片,坚信这比安眠药更安全无害。殊不知,褪黑素在体内会影响激素代谢,从而干扰胆汁分泌的节律。胆汁排空不再规律,炎症更容易出现反复。刚开始她并未察觉,只是偶尔在午餐后感到绞痛。随着服用次数增多,疼痛逐渐加剧,尤其是饭后几个小时,常常疼得弯腰都直不起来。
王香苑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多数人都要自律,远离酒精、戒掉烟草、严格控制饮食,可就是这些被忽视的小细节——口香糖里的山梨醇、凉拌菜中的酸蒜、褪黑素带来的代谢干扰——在不断推高胆囊的负担。三者叠加,让她本就脆弱的胆囊处于反复损伤的状态。她坚持健康习惯,却没能阻止病情的快速进展。对正在治疗或康复的患者而言,真正危险的往往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大问题,而是藏在日常习惯中的小细节。任何一个被忽略的环节,都可能成为加速恶化的导火索。
内容资料来源:
[1]崔学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C]//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临床医学创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医院;,2025:96-99.DOI:10.26914/c.cnkihy.2025.036342.
[2]冯林松.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如何防治?[J].科学生活,2025,(09):104-105.DOI:10.20197/j.cnki.kxsh.2025.09.028.
[3]史莎莎,张好汝.急性胆囊炎血清TnI等指标水平变化及其预后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5,30(05):903-906.
(《纪实:37岁女子查出胆囊炎,快走3年后复查,她的身体情况如何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