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人们思想活跃、观察敏锐、善于表达,对于人生的感悟远比常人丰富,并且能妙笔生花地写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读了之后能让人瞬间清醒。
诗人们思想活跃、观察敏锐、善于表达,对于人生的感悟远比常人丰富,并且能妙笔生花地写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读了之后能让人瞬间清醒。
我们只会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感悟更让人清醒:“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我们只会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北宋大诗人苏轼的描述更深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诗仙李白的表达更自信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
笔者精心选取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等15个感悟人生的千古名句,都是由历代名家所著,抒发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感悟,富含哲理和启迪,读了能让人拥有清醒人生。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上天赋予我才能,必将会有大用,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还能再返回来。
诗仙李白的这一千古名句启迪我们,人要乐观自信,人生在世必定会有所作为,金钱算得了什么,人可以驱使金钱,千万不要为金钱所驱使。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不经过冬季一番彻骨的寒冷,盛开的梅花怎会散发出扑鼻的清香?
黄蘖(音:niè)禅师是一位大乘佛教的高僧,他在向信徒们传授佛学知识之前,都会先说出这两句开场白。这一千古名句激励我们,在人生中,只有经历一番磨难,才能取得成功。
3、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唐朝诗人张谓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寄宿在长安的一家客栈里,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在客栈的墙壁上愤然题写了这首诗,讽刺了庸俗的世态人情。
这一千古名句可以让我们看清友谊的真假,以金钱换来的朋友不可靠,酒肉之交不可信,只有用真心相待的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不在多,贵在能风雨与共。友情不论久,重在能有求必应。
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断句》
靠近水边的楼台建筑,能先得到明月的照耀。朝向阳光的花草树木,春天也就来得更容易。
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善于举荐人才,他在担任杭州知府时,举荐了很多的下属官员。苏麟在他手下担任“巡检”一职,常年在外巡查,与范仲淹接触的较少,故而没有得到范仲淹的垂青。
苏麟为此而苦恼,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利用向范仲淹汇报工作的机会,苏麟特意献上一首诗,诗中就有这两句。范仲淹立刻领悟了苏麟的言外之意,在了解苏麟的情况之后,苏麟也顺利地得到了举荐、晋升。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靠近楼台、面向阳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人脉资源,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刘禹锡在六十四岁的时候,收到老朋友白居易的一首诗《咏老赠梦得》,在诗中白居易流露出对衰老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刘禹锡暖心地写出这首诗回赠白居易,乐观地表达了他对衰老的不同看法。
刘禹锡的这一千古名句催人奋进,人即使年老了,也要有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老马识途、老骥伏枥、老有可用、老有所为。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要畏惧浮云会遮挡住我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经身处最高的楼层。
三十岁的王安石在登上绍兴城外的应天塔时,意气风发地写下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朝气蓬勃、不畏奸邪、对前途充满强烈信心的宽广胸怀。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困惑的事情,只要我们不畏惧、不抛弃、不放弃,迎难而上,当我们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所有的那些困惑就会终将被解开。
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花开的时候,该折了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只能折一个空枝。
这两句诗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在人生最美好的时节,要奋发图强、及时建立功业。
8、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五代后梁:契此《插秧歌》
只要我们心地能保持清净,就可以学佛修道,即使是暂时的退一步,也是为了更好的向前。
契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性格豪放,乐善好施,时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传说,在一年的插秧季节,人们忙得不可开交,有几户人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契此全都答应下来。到了傍晚,这几户人家看到自己家的田里秧苗都已插好,就各自请他去吃饭,契此就分身去每一家赴席。
在圆寂之前,契此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布袋和尚的这句名言开导我们,要内心清净、看淡名利,抛掉执念,才能体验纯真的本性。当我们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时,就能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9、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唐: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事前难以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儿。
会昌元年(841年),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他凭吊了项羽这位负气自刎的悲剧英雄之后,写下这首咏史诗。他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他指出,项羽若是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那么楚汉相争的输赢还很难说。
在这一千古名句里,杜牧劝慰我们,真正成大事业的男儿都有着宽广的胸襟、容人的雅量,像韩信那样忍受胯下之辱、像张良那样忍辱取履、跪地为老人穿上,最终都成为西汉的开国三杰。每一个人要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
1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宋:蔡州道士《绝句》
道士自从出洞以来,下棋从来没有遇过到对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他“得饶人处且饶人”。
宋朝时期,有一位蔡州道人,为了提高棋艺,他在山洞潜心钻研,甚至于为了一局棋而研究了好几个春秋,最终他的棋艺高明到通神的程度。
蔡州道人的这句心得体会教诲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以宽容的心态,来体谅宽恕别人,遇到矛盾,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方便,自己才能方便。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归是肤浅的,要想深入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要身体力行,亲自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这是七十五岁的陆游写给小儿子陆子聿的一句名言,他谆谆教诲我们,做学问的诀窍在于实践,不能满足于书本字面上的知识,要亲自躬行实践,才能加深理解。一个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2、名利到头非乐事,风波终久少安流。
——宋:邵雍《名利吟》
名与利到最终并非是什么高兴的事情,风起浪涌之下终究没有平稳的水流。
邵雍,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与周敦颐、张载、 程颢和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
人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邵雍不这么认为,他指出名利并非乐事,过于追逐名利会给人带来忧患和风波。他警示我们,一个人如果沉迷于追逐名利,心态必然就会变得浮躁,往往会突破道德底线,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而这样做会给以后埋下祸根,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13、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世事如过眼浮云一般,根本不值一提,不如归隐山中,悠闲躺卧,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环境逐步恶化,王维深受排挤,他选择隐居辋川,不过问时事,或者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或者与好友裴迪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他写下这首诗来劝慰裴迪。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客观条件恶化,无法让你兼济天下时,不妨保持独善其身。不问世事,不求名利,悠然高卧,保养身心,隐居蛰伏,等待时机,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辨别玉石的真假,须用火来烧满三天,鉴别木质的好坏,要等到七年之后。
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写了五首《放言》来表达他失落沮丧的心情。白居易收到元稹的诗之后,也写下五首《放言》,来安慰好友。
这一千古名句很有理趣,它以通俗的语言道出一个真理:能够经得住烈火长时间考验的才是好玉;饱经七年风霜之后,依旧结实不腐的才是好木材。看人和处事也是如此,都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很容易看走眼,得出片面或错误的结论,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得到全面、综合、正确的认识。
15、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杜荀鹤《泾溪》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和船被沉没的消息。
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在安徽泾县的泾溪游玩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泾溪里面礁石多、水流急的危险地方,人们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出事。越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安全地方,却常常听到船只沉没、人被淹死的消息。
于是,杜荀鹤写下这首哲理诗来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勿懈勿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等15个感悟人生的千古名句,读完之后,您有什么收获呢?欢迎好友们留言、讨论。
来源:行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