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融“村BA”赛事、农产品展销、民俗展演于一体的“赛会节”,不仅晒出秋收图景,更藏着河南从“中原粮仓”迈向“农业强省”的关键密码——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9月23日,黄河入豫第一县灵宝市焦村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场活动启幕。
这场融“村BA”赛事、农产品展销、民俗展演于一体的“赛会节”,不仅晒出秋收图景,更藏着河南从“中原粮仓”迈向“农业强省”的关键密码——
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超1300亿斤,这份硬核底气究竟如何炼成?
01丨现场
18支队伍竞逐“村BA”
300展位展销豫农优品
9月23日上午,红亭驿民俗文化村商机涌动,“豫农优品+美豫名品”展销会的300余个展位前人流如织,103家企业带来灵宝苹果、温县山药等200余种特产。
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手持软籽石榴实时推介,“开播两小时售800单”的播报声此起彼伏。
智能农机展区内,植保无人机、智能农机拖拉机等引人注目,农户纷纷驻足咨询。
非遗展区与民俗舞台构成文化风景线。灵宝剪纸传承人指尖翻飞的“五谷丰登”图案被争相收藏,秧歌队与方言“喷空”引得喝彩不断。
大学生创业街的50余名学子摆起文创摊位,让乡土文化与青春创意碰撞。“以前过节只吃顿饭,现在能看比赛、买特产、学技术。”卢氏种植户李娟攥着农机厂家联系方式,笑意盈盈。
和白天热闹景象相映的,是夜幕下焦村镇体育公园的如火激情,河南“村BA”总决赛开幕式点燃全场,18支农民代表队将在此展开40场较量。
焦村镇曾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全镇38个村实现篮球场全覆盖。
“苹果红了,球队赢了!38个村都有篮球场,农活再忙也得来看咱农民的球赛!”焦村镇的果农王建国说,这里早已让篮球运动成为丰收季的“标配”。
02丨根基
“粮产1344亿斤+8808万亩良田”
撑稳“中原粮仓”
丰收节的热闹,背后是河南“三农”的硬核答卷——
据省农业农村厅消息,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34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小麦总产稳居全国首位,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年均提供近100斤口粮,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中原屏障”。
这份底气,藏在“藏粮于地”的坚守里。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
昔日的“望天田”,如今配上灌排设施、良种良田,亩产比普通耕地高200斤以上;2025年,河南还将新增改造500万亩高标准农田,让“吨粮田”的版图继续扩大。
河南早已不只是“中原粮仓”。作为“全国油库”,其油料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作为“菜篮子”,蔬菜产量居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1/12。
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更是撑起产业底气,单灵宝苹果产业集群年产值就突破200亿元,稳居全国县级首位。
20.3万家农民合作社、27.5万家家庭农场,则让规模化经营成为常态,小农户也能抱上“大团”。
农民的“钱袋子”与乡村面貌同步升级。2024年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脱贫县增速更高达6.9%,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5G网络全覆盖,71%的农村厕所完成无害化改造,不少曾无人问津的“落后村”,如今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村”。
03丨密码
机械化率88.1%
无人机和精准气象服务“上大分”
河南“三农”的强省密码,更藏在科技与服务的赋能里。
驻马店麦区上空,高光谱无人机掠过麦田,墒情监测精度超90%,1小时就能完成3个人一整天的工作量;
方城县的无人巡田机24小时“盯”着作物,旁边的自动气象站每小时发布一次风场、能见度数据,为农机作业“保驾护航”。
如今的河南农业,早已不是“靠天吃饭”。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从播种到收割,机器成了田间的“主力”。
精准服务更让作物“少受灾、多增产”。
针对小麦、花生、苹果等特色作物,河南建成多个专业气象服务中心,形成“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链条体系。
三门峡市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苹果气象服务中心就通过分析花期温度、成熟期降水数据,为果农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此外,12.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还帮小农户对接上了大市场。
兰考县的服务组织统一采购种子化肥,比农户单独购买便宜15%;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亩均成本降120元,亩产却提高80斤。兰考种植户陈永军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有机器、有专家,比打工还省心!”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