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跟做家务有关?提醒:50岁后,做家务时要注意这8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9:00 2

摘要:每天早上六点,天还没亮透,不少人已经在擦地、洗衣、炒菜、擦窗户,一天从家务开始,忙得不亦乐乎。但有人却发现,明明一直做家务,手脚没停过,怎么近几年老是忘事?钥匙放哪了忘了,锅烧干了才想起,还老说“自己最近脑子不太灵”。难道做家务反而把脑子做“坏”了?

每天早上六点,天还没亮透,不少人已经在擦地、洗衣、炒菜、擦窗户,一天从家务开始,忙得不亦乐乎。但有人却发现,明明一直做家务,手脚没停过,怎么近几年老是忘事?钥匙放哪了忘了,锅烧干了才想起,还老说“自己最近脑子不太灵”。难道做家务反而把脑子做“坏”了?

50岁后做家务,真的跟大脑退化、甚至老年痴呆有关系吗?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可仔细一想,不少人确实是退休后,越是家务繁杂,脑子反而变得不如以前。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科学依据?

说到底,做家务本身没毛病,关键在于“怎么做”。尤其是年纪一上来,身体和大脑不像年轻时扛得住了,做家务的方式、节奏和心态,全都可能影响大脑健康。有研究就发现,某些家务方式如果不注意,确实可能加速认知功能的下降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一项研究曾跟踪调查成年人日常体力活动,包括做家务的时间和方式。结果发现,适度家务劳动可以改善大脑容量、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但问题是,一旦过度劳累、重复机械,甚至带着情绪去做,反而容易给大脑带来负担。尤其是压力型家务劳动,更容易让大脑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久而久之,认知功能可能滑坡。

有些人做家务不是在“活动身体”,而是在“压榨自己”。家里干净不干净成了“面子问题”,只要地上有点灰,就来回擦;做饭不让别人插手,自己一个人从买菜切菜炒菜到洗碗收拾,一套流程下来,比上班还累。关键是这类人从来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我不动就浑身难受”。

这是典型的“劳而无得型家务”。这种家务不仅不放松,反而让人身体疲惫、大脑过度紧张,心情还越来越烦躁。

这种状态下,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模式会紊乱,长此以往,可能影响海马体功能——而海马体正是掌管记忆和学习的核心区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越是勤快,记性却越来越差。

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重复性过强的家务,比如每天固定时间擦同一张桌子、按部就班地扫地、拖地、叠衣服。这些活动虽然看似“动脑动手”,但其实对大脑刺激非常有限

人脑是需要“新鲜感”和“变化”的,如果长期陷入机械的重复劳动,大脑的可塑性会下降,神经连接也会变得单一,记忆力和判断能力自然也受影响。

50岁以后并不是不能做家务,而是要学会聪明地做、科学地做。做家务其实是门“脑科学”,掌握方式,能让大脑更灵活;做错了,只会越做越糊涂。那到底怎么做才有益大脑?说白了,得注意这8个关键点。

第一,别把做家务当成“任务清单”去完成。每天早上列个待办事项,从洗衣做饭到擦地拖地,像流水线一样执行,这种方式最费脑。试着调整节奏,让家务成为生活节奏的一部分,而不是压力源。

第二,做家务时加入“变化”和“创造”。比如换个刷地顺序、尝试新食谱、重新布置阳台花草,这些小变化会激活大脑不同区域,让神经元保持活跃。

第三,适当“偷懒”是必要的。一些事完全可以交给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甚至让晚辈帮一把。不是什么都要亲力亲为,特别是身体状态不太好时,硬撑反而吃亏。

第四,避免“边做事边生气”。很多人一边拖地一边抱怨,一边洗碗一边烦闷,大脑在处理情绪的同时还得协调动作,压力成倍增加。这种状态下,神经递质会紊乱,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脑功能。

第五,家务要搭配社交。比如边做饭边跟亲人聊聊天、一起整理阳台、跟邻居分享整理经验,这种互动反而能刺激语言区域和情绪调节区域,延缓认知衰退。

第六,注意“左右手交替使用”。大多数人习惯用惯用手做事,但适当换手,比如用左手擦桌子、右手拿盘子,这种简单的切换能锻炼大脑的协调能力,预防认知退化。

第七,让家务时间变成“学习时间”。可以边拖地边听广播、听有声书,哪怕是听一段新闻、学点新菜谱,也能让大脑保持学习状态,比单纯机械劳动强多了。

第八,别让家务占满生活。太多人退休后把时间填满家务,其实大脑需要“留白”。适当发呆、看看风景、晒晒太阳,也是对认知功能的保护。大脑就像肌肉,用过度了也会疲劳。

很多人以为自己老了是因为岁月,很多时候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把大脑“逼老了”。做家务不是坏事,关键是不要被它“绑架”。50岁以后,是该学着让生活轻松点,大脑也才能跟着轻松。

不妨试试,每天只安排两小时以内的家务,其余时间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种花、画画、听戏、晒太阳都行。大脑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刺激,而不是重复的忙碌。哪怕是“站着晒太阳发呆”,对脑子来说,也比连轴转拖地强得多。

说到底,老年痴呆并不是突然就来的,而是从一个个生活细节里慢慢堆积出来的。做家务做得好,是养生;做得累、做得烦、做得无趣,只会让人越做越糊涂。50岁以后,想要脑子清楚,身体轻松,从做家务的方式开始改起,也许正是关键一步。

做家务不是拼命干,而是用心做。做得对,是脑力锻炼;做得错,是认知折磨。别小看每天这点家务,它既能养脑,也可能“伤脑”。选哪条路,全看怎么做。

[1]李娜,王海燕.家务劳动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2979-2983.
[2]张梅,刘晓丽.日常体力活动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3):215-219.
[3]王志宏,李静.社会支持、生活方式与老年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6):869-87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包医生健康守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