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没如预期般塑造高端形象,反倒以“黑红”姿态霸占热搜,还直接连累母公司安踏体育,9月22日开盘就跌了4.60%,报92.35港元/股,总市值一下子蒸发了125亿港元。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最近全网最受争议的营销事件,莫过于始祖鸟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的那场烟花活动。
它没如预期般塑造高端形象,反倒以“黑红”姿态霸占热搜,还直接连累母公司安踏体育,9月22日开盘就跌了4.60%,报92.35港元/股,总市值一下子蒸发了125亿港元。
一场本想“出圈”的品牌造势,怎么就演变成了让整个集团买单的“灾难级反向营销”?
9月20日,作为加拿大高端户外品牌的始祖鸟,联合以火药爆破艺术成名的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举办了一场烟花秀。
起初雪山映衬下的烟花搭配登山队员的画面,确实营造出几分“史诗感”,在社交平台收获了些传播热度。
可没过多久,质疑声就铺天盖地而来,网友们怒斥这场活动会破坏喜马拉雅脆弱的生态,“炸山鸟”的批评声浪越来越高。
到9月21日舆情峰值时,相关讨论帖阅读量已突破亿级。
当天始祖鸟和蔡国强工作室虽发了致歉信,却又因“国内外版本不一致”引发新的不满:国内版承诺会配合复核生态影响、邀请第三方评估,还会推进藏地环保与文化公益。
海外版却只说“行为与品牌环保价值观不符”,甚至提到“要和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这种差异让公众更觉品牌态度敷衍。
或许有人疑惑,始祖鸟为何能对安踏产生这么大影响?其实始祖鸟的母公司是芬兰的亚玛芬体育,2019年安踏牵头的财团收购了亚玛芬约42.52%的股份。
被收购后,始祖鸟与亚玛芬都迎来新生:2024年亚玛芬成功赴美上市,总市值超200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亚玛芬收入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且大中华区增速远超整体。
而始祖鸟作为亚玛芬的核心品牌,其技术服装部门贡献了大量营收,堪称安踏的“增长引擎”——也正因如此,始祖鸟的负面舆情才会直接传导到安踏的估值上。
深究这场危机的根源,远不止“舆论冲击”这么简单。
最直观的是资本市场的敏感反应:始祖鸟的负面评价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崩塌,再加上安踏初期“沉默应对”的公关失策,市场恐慌情绪被放大,市值缩水成了必然。
但更核心的问题,藏在品牌自身的“价值观背离”里。
这些年,始祖鸟一直以“专业、环保、敬畏自然”为品牌基石,吸引的消费者不仅追求装备性能,更认同它“自然守护者”的定位。
可这次在喜马拉雅放烟花,却完全打破了这种叙事:喜马拉雅是亚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哪怕微小的人工干预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而烟花作为人造庆典符号,在雪山绽放更像对自然的“入侵”,传递出的是“征服自然”的傲慢,这种“以自然之名破坏自然”的悖论,让消费者的情感背叛感远超普通产品缺陷。
更遗憾的是,始祖鸟似乎完全忽视了“底线意识”。
高端品牌的营销本该靠“价值观共鸣”,可它却只追求“眼球效应”,没评估过“在喜马拉雅放烟花”的社会意义,这很容易被解读为漠视生态红线、不尊重藏区文化。
公关团队或许计算了传播成本与曝光量,却忘了“价值观风险”才是最致命的,最终越过了保障品牌长期价值的“防火墙”。
这场风波其实也抛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商业营销与生态保护该如何平衡?品牌想通过震撼场景提升格调没错。
但在生态敏感区做活动,必须怀着对自然的敬畏,而非盲目追求“出圈”。
同时品牌面对全球市场时,更该保持价值观与公关口径的统一,不然只会不断消耗消费者的信任。
当然我们也不必全盘否定始祖鸟过去的努力,它之前构建的“环保”形象并非虚假,可正因为这份“曾经的可靠”,这次的失误才更让人惋惜。
毕竟对消费者而言,一个标榜“敬畏自然”的户外品牌,最不该犯的就是破坏自然的错。
安踏125亿市值的蒸发,终究是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商业利益的追求永远不能凌驾于社会使命之上,品牌营销的核心从来不是“有多热闹”,而是“是否守住了自己的核心价值”。
一旦触碰公序良俗与主流价值观的底线,再亮眼的创意,也只会变成反噬自身的“灾难”。
来源:江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