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社区,谁能不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8:03 2

摘要:在红卫街道,常常能看到一群“红色身影”活跃在民生服务一线,街道“党旗红”志愿服务队如同“中枢神经”,统筹发布志愿服务任务,将分散的志愿力量拧成“一股绳”,让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如春笋般拔节生长——

在张湾区红卫街道

处处涌动着志愿服务的暖意

王湾社区“托幼课堂”内

大学生志愿者

带着孩子做科学小实验

傍晚的曾家村广场上

“向阳红”志愿者陪老人乐享闲暇时光

这一幕幕日常

正是街道以志愿服务破解民生难题

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在常住人口8.2万人的红卫街道

双职工、务工人员及老年人占比高

“孩子看护难”“老人生活单一”等问题突出

近年来

街道以党建为引领

联动党员、银发、巾帼、高校青年等志愿者

绘就出一幅社区治理与

民生幸福交融新图景

党建引领 筑牢志愿服务根基

在红卫街道,常常能看到一群“红色身影”活跃在民生服务一线,街道“党旗红”志愿服务队如同“中枢神经”,统筹发布志愿服务任务,将分散的志愿力量拧成“一股绳”,让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如春笋般拔节生长——

“向阳红”志愿服务队似冬日暖阳,走进老年人、残疾人家中,既开展困难帮扶,更用陪伴传递温暖;“花儿红”志愿服务队化身“园丁”,联合辖区学校开展文明宣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种子;“青春红”志愿服务队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撑起社区“托幼课堂”,还参与巡河护河、环境治理,让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实效。

近年来,该街道以“红卫红”志愿服务品牌为统领,系统打造14支特色服务队,不同的“红”对应不同服务领域,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开展。同时,创新“1+1+N”工作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为中坚力量,联动爱心单位、热心群众,形成“N方协同”微服务体系,实现“需求快对接、服务全覆盖”。

截至目前,该街道联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展守水护水行动60余场次。今年暑假期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课堂”覆盖王湾、周家沟、曾家村等11个社区(村),服务群众超千人次,走出了校地协同、互促共赢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先锋垂范 调解纠纷促和谐

“张爷爷,又来巡村啦!”清晨的石桥村,总能看到挎着收音机、揣着笔记本的张道安老人。作为“石桥爷爷说事工作室”带头人,他和几位离退休老党员每日行走于村组之间,耐心调解邻里地界、家畜管理等“鸡毛蒜皮”的纠纷。

在社区同样活跃着一群“爱管闲事”的暖心人。动力新村社区的刘汉琴、王红莉组成“二姐工作室”,成为辖区居民的“定心丸”。她们凭借20余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巧妙化解婆媳矛盾、房屋漏水、摊位押金纠纷等揪心事、烦心事50余起,“有事儿找二姐”成为居民们的口头禅。

如今,红卫街道的矛盾调解无需“跑远路”。该街道搭建基层调解网络,发动乡贤能人、志愿者参与,利用他们“人熟、事熟、关系近”的优势,通过“源头防范+多元化解”的方式,将调解服务送到小区、村组,把纠纷化解在楼栋内,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的调解服务中持续提升。

积分带动 激发群众内驱力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攒积分兑换物品,真是一举两得。”9月20日,红卫街道周家沟社区居民何祥莲笑着说。

近年来,该街道积极探索积分制动员机制,将服务时长与物资奖励挂钩,规范志愿者招募管理流程,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该街道注重精神激励,选树“十堰好人”黎淑云、张道安、何玉明等典型,目前街道注册志愿者达689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此外,去机关化、去行政化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为该街道志愿服务主阵地,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理念落地生根,推动志愿服务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注脚,更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凝聚民心、传递温暖的坚实力量。面向未来,红卫街道将持续深化“红卫红”志愿服务品牌建设,针对居民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群团助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群众心中持续开花结果,推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

解了民忧 聚了民心

愿这份美好

一直延续~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