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以来福建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其间全省法院新收一审商事案件77.4万余件、审结74.5万余件,新收强制清算和破产类案件1.47万件,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2022年的153天缩短至57天,多
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凯诺
9月23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以来福建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其间全省法院新收一审商事案件77.4万余件、审结74.5万余件,新收强制清算和破产类案件1.47万件,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2022年的153天缩短至57天,多项创新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福建法院着力完善“立—审—执—破—调”一体化司法服务体系,践行“五商原则”。在破产审判领域,通过“执破直通”“预重整”机制助力企业重生,如漳州法院办结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化解120亿元债务、安置职工近6000名;厦门法院出台全国首个涉港跨境破产司法协作指引,实现闽港跨境破产协作“从无到有”的突破。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泉州法院联动全国八大陶瓷产区建立跨域保护机制,2024年以来化解跨区域纠纷412件;福州、厦门、泉州知识产权法庭统一惩罚性赔偿标准,审结“印象大红袍”驰名商标保护案等典型案件,严惩“搭便车”侵权行为。
各地法院推出特色举措:福州“商和榕城”商会调解联盟调解成功率超60%,涉案金额超1.2亿元;莆田法院研发执行诉求管理系统,2024年以来诉求办结满意度99.99%;宁德法院升级“联合共益执破”机制,推动“僵尸企业”高效出清,柘荣县实现县域企业“零失信”。
此次发布的8起典型案例,涵盖中小企业权益保护、行政协议履行、商标恶意抢注规制等领域。如某混凝土公司诉某建设公司案,明确“背靠背”付款条款无效,保障小微企业货款权益;某健康管理公司诉某体育产业公司案,创新执前保全扣划机制,入选全国执行指导性案例。
编辑:陈悦瑶
审核:白彩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