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2年当连长,3年没处分一个战士,还拿掉一个退伍城镇兵的处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2 00:23 1

摘要:"今天谁值班?连长请示!连长!"喊声回荡在营房走廊。我从睡梦中惊醒,下意识地翻身坐起,看了看表,6点40分。老旧的军用闹钟早就响过了,只是我实在太累,愣是没听见。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今天谁值班?连长请示!连长!"喊声回荡在营房走廊。我从睡梦中惊醒,下意识地翻身坐起,看了看表,6点40分。老旧的军用闹钟早就响过了,只是我实在太累,愣是没听见。

刚出门,就看见二班长张明站在走廊上,神色有点慌张。"老王,那个新来的小周又没按时起床,还顶嘴说昨晚看录像太晚。"

"行,我知道了。"我拍拍他的肩膀,"先让他们做早操,我去看看情况。"门口传来一阵香味,食堂老李八成又在炸油条了,肚子不由得咕咕叫起来。

这是我当连长的第二年。82年春天,我从副连长升任为连长,接手了这个步兵连。说实话,刚开始真有点不适应,毕竟我才27岁,连里有不少老兵比我还年长几岁。记得刚上任那会儿,有个老兵王大山私下叫我"小王连长",被我听见了,他还挺不好意思的。

我推开宿舍门,果然看见小周还在叠被子。听见脚步声,他赶紧手忙脚乱地整理内务,看见是我,脸一下子红了。

"小周啊,这都几点了?"我没有提高声音,只是平静地问道,顺手帮他拉平被角。

"连长,昨天真的太累了,我..."被子边角都皱了,一看就是新兵的叠法。

"我知道昨天训练强度大,但规矩就是规矩。大家都六点起床,你睡到快七点,这说得过去吗?"我看着他的眼睛,"先去洗脸刷牙,然后跟上大家。今天的早操你负责带领大家跑步,明白吗?"

"是!连长!"小周立正答道,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大概是没想到我没给他处分。在部队,迟到是可以给纪律处分的,轻则警告,重则记过。

走出宿舍,我看了看天色,太阳刚刚升起,空气里还有些凉意。操场上,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做早操,呼喝声整齐有力。

其实,当连长这几年,我真的很少给战士们处分。在我看来,军营是锻炼人的地方,不是处罚人的地方。小错小改,大错少犯,处分不是目的,改正才是。

记得去年冬天,有个退伍的城镇兵小李,被上一任连长因为夜间执勤时打瞌睡给了记过处分。这个处分会影响他回城后的工作分配。当时气温零下十几度,夜里站岗确实不容易。我接任后,专门找他谈了几次话。

"小李,听说你家里情况不太好?"我给他倒了杯热水。那是个冬天,暖气还没通上来,办公室里冷得要命,热水是我用自己买的小电炉烧的。

"连长,我爸妈都是纺织厂工人,家里还有个妹妹要上学。厂里最近不景气,工资一直欠着发。"小李搓着手,有些局促,"我就是那天实在太累了,站岗时眼睛不听使唤。"

"站岗打瞌睡确实是错误,但我看你这段时间表现不错。"我看着他有些浮肿的眼睛,"我想了解一下,你退伍后有什么打算?"

"回家找个工作呗,不过有这个处分,听说分配工作可能会受影响。"小李苦笑道,眼神闪烁。

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从明天开始,你负责带新兵训练队列,如果三个月表现好,我会考虑撤销你的处分。"

小李眼睛一亮,立刻挺直了腰板:"连长,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接下来的日子,小李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五点起床,带着新兵训练,不管刮风下雨。有一次夜里下暴雨,宿舍屋顶漏水,他二话不说爬上房顶,用雨布临时遮住了。还主动申请了夜间值班。三个月后,我如约撤销了他的处分。

临退伍那天,小李红着眼眶握着我的手:"王连长,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我爸说,要是没这工作,我妹上不了高中。"

"别客气,这是你自己挣来的。"我拍拍他的肩膀,塞给他一盒"大前门"香烟,"回去好好干,别忘了给连队写信。"

后来听说,小李回城后进了一家机械厂,工作挺稳定。隔三差五还会给连队寄明信片,有时候还会寄些家乡特产,什么腊肠啊,茶叶什么的。上面写着"多亏了连队的锻炼和王连长的信任"。

说起来,我这个带兵风格还真得感谢我的老连长刘大壮。记得我刚入伍那会儿,才十八九岁,也是个毛头小子,犯了不少错。有次我值班时想家走神,结果把巡逻路线走错了,被老连长逮个正着。

"小王,站岗走神,按规定该怎么处理?"老连长双手背后,下巴上的胡子渣子闪着寒光。

我心里直打鼓,大气不敢出:"报告连长,应该给予警告处分。"

谁知老连长没立即处分我,而是让我罚站两小时,然后说:"今晚站完岗,来我办公室一趟。多穿件衣服,别冻着。"

我忐忑不安地去了他办公室,以为要挨骂领处分。谁知老连长递给我一本《步兵战术》和一杯冒着热气的姜茶,说:"先把姜茶喝了,暖和暖和,再看看这本书,明天我考你。把精神集中在正事上,站岗才不会走神。记住,想家是好事,但不能耽误工作。"

就这样,老连长没给我处分,反而引导我提升自己。这种方式让我深受触动,也影响了我后来的带兵方式。有时候,一个处分下去容易,但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

回到现在,我每天早上都会在连队走一圈,了解战士们的情况。食堂里饭菜香不香,澡堂的热水够不够,谁家里有困难,谁最近情绪不对头...有什么问题,尽量当面沟通解决,而不是动辄处分。

"王连长,团里来电话了,说是下午要来检查内务。"通讯员小张跑过来报告,他是个上海知青,说话带点儿软糯的吴侬软语。

"知道了,通知各班做好准备。"我点点头,心里盘算着今天的安排。检查内务是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夏天,蚊子多,有些战士就喜欢把蚊帐乱挂一气。

其实带兵最难的不是执行命令,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记得去年有两个战士因为一点小事打起来了,一个是东北的大壮,一个是四川的小海,按规定是要给予处分的。但我没有立即处理,而是先了解情况。

原来是老家同县的两个兵,一个东北大个子,一个四川小伙子,因为谁的家乡菜更好吃起了争执,最后竟然动了手。大壮说他们东北的酸菜炖粉条天下第一,小海则坚持四川的火锅才是王道。

我把两人叫到办公室:"你们是怎么回事?当兵人打架,像什么样子?"

大壮低着头,耳朵都红了:"连长,我错了,是我先动的手。但他说我们东北人粗鲁,我这不就..."

小海也赶紧认错:"连长,也是我挑衅在先。但他说我们四川人吃辣椒把脑子辣糊涂了,我这个暴脾气..."

我看着这两个大小伙子,心里又好气又好笑:"这样,你们俩一起去食堂帮忙烧一顿饭,做几个家乡菜,晚上请全班吃。然后写一份深刻检讨。如果下次再犯,直接记过处分。"

结果这顿"和解饭"效果奇好。大壮做了一锅酸菜炖粉条,小海弄了个简易版的火锅,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连声叫好。两人从此成了好哥们,一起站岗、一起训练,有时候还一起研究怎么改善食堂伙食,关系比以前还铁。

"连长,今天下午的文艺汇演,指导员说让您也参加。"文书小刘走过来,打断了我的回忆。小刘戴着一副老式眼镜,文化程度高,是我们连队的"活字典"。

"我?唱歌跳舞可不是我的强项。"我笑着摇摇头,上次唱《团结就是力量》,被战士们笑话了好久,说我五音不全。

"指导员说了,您不参加,战士们会没劲儿。再说了,您不也会拉二胡吗?"小刘笑眯眯地说,显然是早有准备。

这下没办法了,只好答应。其实指导员老赵和我配合得挺好,他负责思想工作,我负责训练和日常管理,很少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老赵四十多岁了,秃顶,肚子有点发福,但特别和蔼可亲,战士们都爱找他谈心。

训练场上,战士们正在做早操。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有的才18岁,跟我弟弟差不多大,我心里充满了责任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背景,我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军人,而不是一味地用条条框框约束他们。

记得有个叫小杨的兵,家在东北,特别想家。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训练也心不在焉。按理说该批评教育,但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小杨,听说你家腌咸菜的手艺不错?"一次吃饭时,我随口问道。

"是啊,连长,我奶奶教的,特别香。"提起这个,小杨眼睛亮了起来,脸上有了些许神采。

"那这样,食堂有些白菜,你给连队腌一缸咸菜,行不?正好改善改善伙食。"

小杨高兴地答应了。两天后,他腌的酸菜成了食堂的"招牌菜",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连平时挑食的北京知青小高都多吃了一碗。小杨也因此找到了存在感,训练积极性也上来了。

这就是我的带兵方式—找到每个人的长处,让他们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人一旦有了成就感,自然就有了动力。

下午的内务检查很顺利。战士们把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像豆腐块一样整齐。地面擦得锃亮,连团长都夸赞了几句。晚饭后,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老班长王大山敲门进来:"连长,有个事想和您商量。"

"什么事,说吧。"我放下笔,给他倒了杯茶。王大山今年都三十了,是个老兵油子,但干活踏实,带兵有一套。

"是这样,五班的小钱家里来信说父亲病了,他想请几天假回去看看。按规定,现在不是休假期..."

我想了想:"父亲生病,确实应该回去。这样,让他明天一早就走,坐最早的那班公共汽车,三天后回来,你帮他安排好值班调整。"

"是!连长!"王大山敬了个礼,转身要走。

"等等,"我叫住他,"告诉小钱,回家路上注意安全,代表连队问候他父亲。还有,让他带点连队的照片回去,给家里人看看。"

王大山笑了:"连长,您就是心软。上次那个广东兵发烧,您大晚上还送他去医院。"

"这不是心软,是人情。"我说,"我们是军人,但首先是人。战士们能安心当兵,家里人才能放心。"

说起来,连队里的战士可真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北京上海的大城市知青,也有山沟沟里的农村娃。有东北爷们儿,豪爽直率;有南方小伙,细心体贴。刚开始,乡音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难免有些摩擦。

记得有次,几个南方兵和北方兵因为宿舍窗户要不要开吵起来了。南方兵怕冷,想关窗;北方兵觉得闷,非要开。我的解决方法很简单:把南方兵的床铺调整到远离窗户的地方,让北方兵睡窗边,再发几条旧军毯给南方兵加盖。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晚上的文艺汇演,我被推上了台,拉了一曲二胡《战士第二故乡》。拉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战士们的掌声格外热烈。特别是新兵班的几个小伙子,眼睛里闪着亮光。我想,可能是想家了吧。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三年来没给一个战士处分。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关键是怎么引导。"

记得有次团部来人检查,问我为什么违纪率这么低。我半开玩笑地说:"可能是我运气好,碰到了一群好兵。"

其实哪有什么好运气,都是平时的功夫。每天早上跟战士们一起出操,跟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大锅饭。有时候连队紧急集合训练,我比战士们起得还早。有战士生病了,亲自送医院;有战士家里有困难,尽力帮着解决。时间长了,战士们自然而然就把心交给你了。

那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写日记时回顾了自己当连长的这段经历。说实话,刚开始确实不容易,毕竟年轻,经验不足。但我始终记得老连长的一句话:"带兵先带心,处分不如处理,处理不如疏导。"

三年下来,我们连队战士违纪率是团里最低的,训练成绩却是最好的。有人说我运气好,碰到了好兵。我却认为,没有天生的好兵,只有用心的带兵人。正如我们连队的老炊事班长常说的那句话:"再好的食材,没有好厨师也做不出好菜来。"

每个战士来到部队时都是一张白纸,我们的责任不是在上面画红叉,而是帮他们画出精彩的图案。就像那个差点被处分的小李,如果当初真的处分了,他可能就失去了回城后的好工作,甚至他妹妹的学业也会受影响。

小周从那次起床迟到后,再没犯过同样的错误。半年后,他光荣地成为了班长。记得他当班长的第一天,特意穿了一身新军装来找我:"连长,谢谢您当初没给我处分,给了我改正的机会。"

小李退伍后,寄来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王连长,这是我们厂今年生产的第一批手表,特意寄一块给您。谢谢您撤销了我的处分。更谢谢您教会我,人生有时候需要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当连长的这三年,我最自豪的不是拿了多少奖,而是没有因为一时的严厉,断送了一个年轻人的未来。每一个战士离开军营时,都能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自信,这才是最重要的。

"连长,起床了!"门外传来了值班员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的战士们还在等着我。

不知不觉,又到了新兵入伍的季节。看着那些刚踏入军营、稚气未脱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又是一批等待雕琢的白纸,而我,已经准备好了画笔。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