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团被裁撤,转业战友等待回家时放纵自己,导致无钱回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1:55 1

摘要:那是2003年的夏天,我们团因为军改被裁撤了。原本以为自己会在这个小山沟里一直服役到退伍,没想到突然接到了转业的通知。十几年军旅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你们谁还有钱?借我五十块,我明天到家就把钱打给你!"老刘站在宿舍门口,脸上带着几分尴尬和急切。

那是2003年的夏天,我们团因为军改被裁撤了。原本以为自己会在这个小山沟里一直服役到退伍,没想到突然接到了转业的通知。十几年军旅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记得那天我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踏上回家的路。老刘是我的老乡,比我大两岁,我入伍那年他就在连队了。他是个爽朗的东北人,平时总喜欢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弟,有事儿找哥!"

"老刘,你不是前天才领了遣散费吗?怎么这么快就没了?"我停下叠被子的手,看着他有些憔悴的脸庞。

老刘搓了搓手,眼神有些躲闪:"唉,这不是马上要回家了嘛,昨天晚上跟几个老战友去城里最后聚了一次,结果......"

我大概明白了。这段时间,不少战友都有点放纵。毕竟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说没就没,谁心里都不是滋味。有的人选择大吃大喝来发泄,有的人选择喝个痛快来忘却,还有的人选择疯狂买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花光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我直接问道。

"嗯,还差票钱。"老刘低下了头,这在军营里是很少见的。平时的他总是挺胸抬头,走路带风。

我从枕头底下翻出钱包,数了一百块递给他:"拿着吧,够你回家了。春节来我家串门,到时候再还我。"

"老弟,你真够意思!"老刘一把抓住钱,眼眶有些湿润,"等我到家就把钱打给你!"

"行了,老乡一场,这点钱算啥。"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说实话,自从接到转业通知后,老刘就是我们连队里最早每天数着日子要回家的一个。他经常念叨:"早点回家,早点开始新生活。"可等真要走了,他却开始频繁地组织聚会,仿佛舍不得离开一样。

转业前的那段日子,整个团里的气氛都怪怪的。以前铁一般的纪律突然松懈了,站岗放哨都没那么严格了,查铺查哨也少了。大家的心思也不在训练上了。有的人开始三天两头请假进城,有的人天天凑一块儿打扑克聊天,还有像老刘这样的,把所有的津贴都花在了最后的狂欢上。

我记得团里有个姓王的老班长,平时眉头总是紧锁,连个笑脸都难得见一次。可那天晚上,他喝得醉醺醺的,抱着我的肩膀哭喊着:"小李呀,咱们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就这么完了,以后还能再喝上一块酒吗?"

那会儿我也挺矛盾的。一方面,我盼着回家乡,重新开始生活;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这个陪伴了我十几年的大家庭。不过我没像老刘他们那样放纵自己,毕竟转业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老刘一起去了车站。他看起来比昨天精神多了,一路上还跟我聊着回家后的打算。

"老弟,我准备回家先好好睡他个三天三夜,然后找个稳定工作。"老刘搓着手说,"我表哥在县城开了个小超市,说可以让我去帮忙。"

"听起来不错啊,至少不用愁吃饭问题。"我笑着说。

"你呢?回去干啥?"老刘问我。

"我爸在县里纺织厂认识人,说能帮我介绍个工作。不过我想先回家歇歇,适应一下地方上的生活。"

老刘点点头:"也是,咱这么多年在部队,突然回到地方上,真不一定适应得了。"

车站人来人往,我们两个穿着军装的人特别显眼。老刘的车先到,他提着那个破旧的行李包准备上车时,突然转身紧紧地抱住了我。

"老弟,咱们以后有机会常联系啊!"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一定会的。"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看着老刘逐渐远去的身影,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失落感。转业后,我们会散落在全国各地,可能再也没机会像这样坐在一块儿吹牛聊天了。

我想起前几天的一个场景。团里组织了个告别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军旅故事和以后的打算。有人说要回家开个小饭馆,有人说要去乡政府谋个职位,还有人说要去大城市打拼。但轮到老刘时,他只是笑笑说:"走一步看一步吧,先回家再说。"

那时我就感觉到,老刘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啥。或许,他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家,只是想赶紧离开这个即将解散的团队,逃离这个即将失去的兵哥身份。

我的车票是下午的,还有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我在车站附近找了个小面馆,点了碗牛肉面。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我们很少有机会自己选择吃什么,大多数时候都是食堂里的大锅饭,青菜土豆轮着来。现在,这种简单的选择权竟然让我感到一丝不适应。

吃完面,我回到车站候车。人群中,我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是咱们团里的战友。他们看到我,纷纷招手。我走过去,和他们坐在一起。

"老李,听说老刘把遣散费都花光了,是真的不?"一个叫小张的战友问我。

"嗯,昨天晚上跟几个老战友吃喝,花得精光。"我说。

"我早就猜到了,"小张摇摇头,"这段时间不少人都这样。老王前天还跟我借了两百块,说是买东西给家里人带回去,结果转头就去城里的歌舞厅撒钱了。"

"可以理解,"我说,"毕竟大家都不知道转业后的日子会咋样,这种没底的感觉让人害怕。"

"是啊,"旁边的老何接话道,"咱在部队里每天都有明确的任务,早操、训练、吃饭、休息,定时定点。人际关系也简单,就那么几个战友天天见面。可回到地方上,一切都要重新来,谁心里都没底。"

听着大家的交谈,我突然明白了,老刘他们的放纵或许并不只是单纯的享乐,更多的是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对即将失去的军人身份的不舍。

"你们有没有想过,"我问,"咱在部队里学到的那些本事,回家能用上吗?"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

"能吃苦是肯定的,"老何最先开口,"但具体的本事,恐怕没多大用。咱学了半天怎么站岗放哨,怎么擦枪保养,怎么瞄准射击,回家能干啥呢?"

"我倒是觉得,咱们的组织纪律性和执行力在地方上也是好处,"小张说,"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毕竟地方上没人老是冲你喊'立正'、'稍息'了。"

就这样,我们几个人坐在车站的长椅上,聊着各自的担忧和期待。不知不觉中,时间到了下午,我该上车了。

与战友们道别后,我拖着行李走向站台。回头望去,那几个熟悉的身影还站在原地,向我挥手。那一刻,我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在慢慢碎裂。

上了车,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窗外的风景慢慢移动,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新兵连的队列训练,食堂的大锅饭,冬天早操时的刺骨寒风,以及和战友们一起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情景。

转业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这段军旅经历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

车窗外,太阳正在西沉,将天空染成一片金红色。我想起了老刘临走时的眼神,那里面有不舍,有期待,也有一丝迷茫。

我掏出钱包,看了看里面剩下的钱。借给老刘一百块后,我还剩下三百多块钱。这是我这些年来省吃俭用存下的一点积蓄,本来想着回家后可以给父母买点礼物,现在看来要精打细算了。我记得那会儿刚发津贴时,七八十块钱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能买好多东西。

但我并不后悔借钱给老刘。在部队里,战友之间的情谊是最真挚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会伸出援手,帮助身处困境的战友。

车子慢慢驶离车站,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远处的那片军营。那里曾经是我们的家,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我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将不再穿着那身橄榄绿的军装,不再有早操和熄灯号,不再有站岗放哨的任务。我们将回归平凡的生活,成为普通人。

但我相信,部队里的经历会让我们与众不同。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这些品质,将伴随我们度过未来的每一个日子。

夜幕降临,车厢里的灯光亮起。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写下这段时间的感受和想法。这是我的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

想到老刘,我笑了笑。他也许是冲动了点,但那种想要在离别前尽情享受的心情,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对变化的方式,有的人选择沉默,有的人选择狂欢,有的人喜欢买东西,而我选择了记录。

"下一站,长安县。"列车广播响起。我收起笔记本,准备下车。这是我的家乡,我离开了十几年,现在终于要回来了。

下车后,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家乡的空气带着一丝泥土的芬芳,让我感到一丝亲切。我提着行李,走向出站口。在那里,我看到了父母期盼的面孔。

"儿子,你终于回来了!"母亲激动地拉住我的手,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嗯,我回来了。"我轻声回答,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十几年没回家,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不少,父亲的背也微微有些驼了。

离开军营,回到家乡,我的生活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在部队学到的那些本事和战友之间的那份情谊,会一直支持着我前行。

至于老刘,我相信他也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毕竟,我们都是在部队里摸爬滚打过来的人,都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都有着不服输的劲儿和不认命的韧性。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聚,分享各自的故事和经历,喝几杯小酒,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回家的路上,父亲问我:"儿子,这些年在部队里过得咋样?"

我笑着回答:"挺好的,就是有时候想家。不过现在,我得重新习惯家乡的生活了。"

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不着急,慢慢来。"

是啊,不着急,慢慢来。人生就是这样,总是要经历各种转变和适应。大起大落,人上人再掉到凡间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