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7月,8名来自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人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在走访了中国的清洁能源产品制造商并与中国企业家进行沟通后,他们对“中国是否真的如此领先”的怀疑烟消云散,并且深刻认识到中国的战略眼光、供应链本土化能力等对塑造清洁能源技术领先地位的意义
今年7月,8名来自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人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在走访了中国的清洁能源产品制造商并与中国企业家进行沟通后,他们对“中国是否真的如此领先”的怀疑烟消云散,并且深刻认识到中国的战略眼光、供应链本土化能力等对塑造清洁能源技术领先地位的意义。
其实,这8名西方的风险投资人在来到中国前,已经对中国在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上的领先有所耳闻。毕竟,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供应着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全球60%的风力涡轮机,70%的电动车和75%的电池——而且造价都低于西方。
据彭博社9月22日报道,在中国目睹差距如此之大后,这些投资人对欧美企业现有的竞争力产生了怀疑。
其中,来自美国的风险投资人Ashwin Shashindranath表示,这趟中国之行让他们意识到,不少西方风险投资人还活在对中国的“信息茧房”里。德国风险投资人Nick de la Forge更坦言,他在来到中国前后心态的变化是巨大的:来之前,他曾一度怀疑中国是不是真的在清洁能源领域“遥遥领先”,而在来了之后,他表示一些西方想做电池或光伏风能的初创企业,已经不在他的投资计划中了。
彭博社的报道也提到了中国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原因。比如,一名在中国上海做清洁能源技术的企业负责人对这些西方投资人表示,他的产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以找到本土供应商,而且这些供应商大多愿意调整自身以适应他的制造需求。
而在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这些西方的投资人连用了两个“最高级”来形容其工厂带给他们的震撼:“最自动化的、最先进的生产线。”
彭博社认为,中国在能源转型中的优势,正让“许多国家”考虑与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中国如今已是引领地球走向低碳未来的最强劲引擎。
除彭博社的报道外,8名投资人中也有人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帖分享了这趟中国之行的感受,其内容同样丰富。
德国投资人Sebastian Heitmann表示,这趟中国行带给他的一个收获是,发展清洁能源并不仅仅意味着环保,还意味着韧性、安全和长远的战略优势。他说,中国之所以在飞速且大规模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就是因为中国清楚这一点。
同样来自德国的投资人Yair Reem除了称赞了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和效率,还谈到了一个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情况:与西方的初创企业倾向于一上来就标新立异,想让行业“质变”不同,中国的初创企业往往会先稳扎稳打,做增量工作,实现商业化,赢得市场,然后再推进“质变”。
这名德国投资人还认为,欧美与其再在自己国家“复刻”电池、太阳能板等产业,不如转换思路,与中国合作。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