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加快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7:40 1

摘要:日前,南阳市印发《加快我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聚焦重点产业,集聚资源要素,高起点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链条化、集群化、现代化,努力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

日前,南阳市印发《加快我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聚焦重点产业,集聚资源要素,高起点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链条化、集群化、现代化,努力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目标:聚焦粮食、养殖、油料、特色果蔬、乡村农文旅、乡村商贸加工流通六大产业,集中培育19条乡村富民产业链,积极构建高质量、高效益、多元化的乡村富民产业格局,到2027年,全市乡村富民产业总规模达到338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以上。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打造三大粮油产业链

小麦产业链 以高产示范区建设和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提升优质中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推动小麦加工企业实现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支持发展速冻面制品、休闲和方便食品,开发面制主食及精深加工产品。到2027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160亿元。

玉米产业链 加快选育优质品种,发展鲜食、青贮饲料玉米,推广药用、酒用及加工专用品种,支持企业发展玉米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27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125亿元。

红薯产业链 适度扩大唐河、邓州、社旗等地红薯种植规模,推广蜜薯、优质高淀粉薯品种。加强唐河县红薯科技产业园脱毒薯苗培育扩繁,推广“产业园+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模式。支持企业发展红薯淀粉、粉丝粉条、酸辣粉等加工产品。到2027年,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30亿元。

壮大特色养殖集群 建设全国性产业基地

生猪产业链 以内乡、唐河、邓州等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生猪生产中心。推广楼房、叠层养殖模式,提升养殖场标准化水平。鼓励生猪屠宰企业升级设施装备,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到2027年,生猪饲养量稳定在1500万头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290亿元。

肉牛产业链 以新野、唐河等养牛大县及肉牛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牛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养、加、销一体化,支持企业开发分割肉等深加工产品。加快南阳牛保种育种与开发利用,打响南阳黄牛品牌。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20万头,产业链规模达到145亿元。

肉羊产业链 立足我市伏牛白山羊资源优势,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及品种改良模式。到2027年,肉羊饲养量达到550万只,产业链规模达到40亿元。

渔业产业链 加快丹江鱼、鸭河鱼等产业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集约化设施渔业,促进水产品加工流通。到2027年,保持养殖水面面积117万亩左右,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3万吨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35亿元。

做优特色果蔬与油料 擦亮“南阳特产”名片

花生产业链 打造小果花生优势区,发展高油、高油酸及高蛋白食用花生新品种。支持企业开发花生蛋白、花生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27年,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130亿元。

蔬菜产业链 依托新野、社旗等蔬菜生产大县,打造百万亩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大市。支持企业完善田间预冷等配套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到2027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45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330亿元。

林果产业链 提升西峡、内乡等地猕猴桃、梨等鲜果产区的发展水平,支持企业开发果酱、果汁等深加工产品。到2027年,果树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90亿元。

花卉产业链 卧龙、内乡等县区重点发展月季产业,南召、镇平等县区重点发展玉兰及绿化苗木产业,打造花卉苗木种植大市。发展玫瑰、辛夷等花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到2027年,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40亿元。

食用菌产业链 推进西峡等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香菇全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发冻干、干片等产品,提高产业效益。到2027年,食用菌种植规模稳定在5亿袋左右,产业链规模达到290亿元。

中医药产业链 发展“八大宛药”特色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开发中医药食疗药膳、药食同源产品等。壮大南阳艾产业,打响“世界艾乡”品牌。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中医药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

茶产业链 提高桐柏、内乡等绿色茶叶原料示范基地建设水平,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打造“一山一水”名优茶区,打响“桐柏玉叶”“桐柏红”区域品牌。到2027年,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产业链规模达到30亿元。

激活三产融合动能 培育新兴增长极

乡村文旅产业链 打造丹江口水库、老界岭等生态旅游线路,发展休闲农业、乡村康养等产业。开展乡创实践,在山地丘陵地区打造山乡风貌乡村,在传统农区打造平原田园乡村。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到200亿元。

乡村特色手工艺产业链 聚焦南阳玉雕、南阳烙画等传统手工艺品,推动“活态”传承。以打造“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为目标,巩固镇平玉器产业优势,创新发展,拉长链条。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到350亿元。

乡村商贸物流产业链 支持各县市区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商业设施。引导电商和快递企业下沉农村,完善电商物流网点。推广“平台+企业+网货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农民主播”。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到200亿元。

乡村服装加工产业链 围绕邓州裤业、鞋业,新野西服、毛衫、休闲装,镇平毛衫,南召蚕丝被及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产业,引导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进村入户。推广“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协作点”模式,带动群众就地就业。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到130亿元。

乡村特色制造产业链 推广邓州“以商会商”等经验,招引上下游企业,加快产业链集聚。继续扩大邓州雨伞、电子等产业,唐河锂电池、箱包等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提升档次,建设全省、全国著名的专业村镇、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到2027年,产业链规模达到170亿元。

来源:云上南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