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67名优秀讲解员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主题进行展示交流,讲解内容涵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数十个应急场景,以及机器人、无人机等应急技术装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普及应急安全知识。其中来自浙江的优秀讲解员蓝佳琪和朱颂泠
9月17日,全民安全公开课暨2025年全国应急科普讲解交流展播活动在江西省赣州市举办。
在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67名优秀讲解员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主题进行展示交流,讲解内容涵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数十个应急场景,以及机器人、无人机等应急技术装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普及应急安全知识。其中来自浙江的优秀讲解员蓝佳琪和朱颂泠在活动中闪亮登场,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传授科学实用、易于掌握的应急技能。
蓝佳琪:夜空中最亮的“星”——照明无人机
今年1月初,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浙江省红十字救援队携带照明无人机奔赴灾区,在地震发生当晚就点亮了灾区的夜空。
照明无人机单机光通量高达十万流明,一盏5瓦的家用LED灯泡光通量才500流明。一架照明无人机的效果相当于200盏家用灯泡同时点亮。
一架照明无人机的重量只有一千克,相当于两瓶矿泉水的重量。因此,照明无人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强风环境中悬停的稳定性。一般来说,物体越重越抗风。比如,你可以轻松吹飞一把羽毛,但不能吹飞一只鹅。
您是不是也担心照明无人机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别担心,它有“定风丹”,那就是照明无人机体内的陀螺仪传感器。
陀螺仪的发明灵感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陀螺。陀螺一旦高速旋转,就会激发出一个奇妙的现象。比如,当我们通过电动机赋予陀螺很高的转速时,一个奇妙的现象就会发生——无论如何倾斜,陀螺转轴方向始终不变。
利用这个特征研发的陀螺仪传感器,可以随时计算出无人机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并传递给控制系统。而控制系统立即指挥四个电机调整转速:如果右边突遭强风,左侧电机立即“猛踩油门”提速,右边电机则“轻踩刹车”降速。这种调整,无人机每秒钟要进行上千次来维持平衡。
所以,照明无人机在空中悬停稳定,并不是靠自身的重量,而是因为飞控系统时刻都在进行的精密计算和自动纠偏。一次,在测试照明无人机的悬停抗风能力时,随着测试风力逐渐加大,在7级强风下,照明无人机依然可以稳定飞行。
定日县地处高原,不仅寒冷,而且风力强劲。有了照明无人机在空中稳定的光源输出,灾后孩子们甚至可以在夜晚踢足球。
有位四川网友评论这次地震救援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到了夜晚我们多希望会有一束光来照亮。现在,这个希望终于实现了。”照明无人机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来源:浙江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