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上午,雨后天睛,阳光明媚,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陕西省安康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科协会长黄秀玲一行来到平利县老县镇锦屏村,看望和调研长期以来,深耕农业的农民发明家赵德福同志。
9月24日上午,雨后天睛,阳光明媚,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陕西省安康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科协会长黄秀玲一行来到平利县老县镇锦屏村,看望和调研长期以来,深耕农业的农民发明家赵德福同志。
赵德福作为一名普通农民,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用耐心、毅力,克服研发资金不足等种种困难,在完成自家承包土地种植的同時,结合当地现有自然条件和主粮产业,从省工省时省种省肥角度出发,深度钻研农艺农机实用技术,倾其毕生精力,潜心研究农业种植实用技术。先后完成油菜、芝麻、绿豆、水稻播种机、插秧机、育苗机的同时,现在又研究发明了水稻旱育旱栽技术、水稻轻简化免耕栽培技术以及农技农机触合集成栽培技术,达到省种、省水、省工、省肥,推行水稻大蔸、大行、免耕、免除草的轻简化水稻旱栽技术。应用他发明的这套水稻栽培技术,在坡地可栽种水稻,每亩水稻产量可达1200一1300斤,可节约种三分之一以上,不用大水慢灌,节约用水80%以上,节省稻田除草环节,而且水稻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受到农民欢迎。今年这项技术已引进到关中地区周至县示范,均取得效果。
赵德福同志现已81高龄,目前已获得20项国家专利,包括新型实用技术和发明专利。看到他取得的成果,受益匪浅,大家深受感动和启发。他对农业技术研发从不间断,这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是我们每农技干部、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在座談中,他建议,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視农业科技创新,希望地方政府和科技部門对农民创新和成熟科技成果宣传推广,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在项目、资金和人力上给予支持。工匠精神始终是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在今后农技推广工作中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加大研发改良推广力度,利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使农业大有希望,农民大有可为。(通讯员 张忠民 记者 马文)
来源:健康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