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探秘:汉江遗柳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7:24 1

摘要:传说古人杨泗率领百姓挖断舞阳岭土坑坡与兰家岩的连山,使江水顺流东下形成柳陂三川,此乃汉江在郧地的第二次改道,(第一次在五峰)但不知何时所为。据一千五百年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可知于南北朝时汉水于柳陂已改道许久。若从杨家场地下十来米方有河沙泛起推测,估计当

有诗云:

郧县城西三宝山,

兰家岩与坑坡连。

几时凿断通流去?

宕却湖陂十里川。

传说古人杨泗率领百姓挖断舞阳岭土坑坡与兰家岩的连山,使江水顺流东下形成柳陂三川,此乃汉江在郧地的第二次改道,(第一次在五峰)但不知何时所为。据一千五百年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可知于南北朝时汉水于柳陂已改道许久。若从杨家场地下十来米方有河沙泛起推测,估计当在两千年前后,也就是说应在两汉期间,很可能即在西汉中后期。

杨泗者,据说是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幺,然距今仅八百七十余年,其时代严重不符。传说杨兕乃水神,在郧多处治理水患造福人民,故沿江多有祠庙祀祭。民间俗传,附会者多,真相多模糊不清,不少与官方深讳有关。连山腰断,虽地质人员认定是地质地貌和洪水长期冲刷的结果,但余以为也不排除人为因素。很可能被大洪击激削成极薄之岭,人们挖开豁口,又经多年水涮切削逐渐扩宽,从而彻底改道。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有四处记载柳陂地方,即堵阳、涝滩、净滩、虾蟆石也。

余尝有《柳陂歌》道:“当年大禹治河江,以疏为主使其畅。汉源墦冢导漾后,一路穿越水云乡。古木阴崖莽野深,四时两岸苍染黄。行至麋生陨落处,江流更似九回肠。百折千廻随势走,地似玉壶江似酒。盘腿支足群峦妒,叠嶂仄逼江流瘦。南山一河北向去,狂奔不羁山难堵。急急归汉一渚横,西流东下绢子口。绕过腾龙产蛋山,舞阳一岭西接天。无奈转首再迂廻,激击西南廓半圆。但见双鹤坂陬立,沟如瓦罐沙成滩。中流二砥三门险,一气东泻水似喘。三才人在气方张,大义常争日月光。赖有杨兕振臂起,率众逐日挖断岗。茅草拉碎龙脊背,耒耜改流可直航。从此庙宇香火里,传名功德比禹王。

旧道芦荻水泽莎,冈岭春日响牧歌。莺飞草长狐兔出,前人开垦叫茅窝。历经汉晋隋唐宋,郧城明代八景罗。清时社火箫鼓起,阡陌码头人烟多。杨柳三春拂湖塘,芙蓉九夏杂稻香。台庙锣鼓播晴柔,十里竹树陂坡藏。民自万方流徙来,俗随百姓补短长。若问命名何根据?柳岸桐堤罗公乡。南山群壑汇成溪,洪水如涛沙带泥。昔日方塘金鱼乐,山口俨然白鹤憩。鹤头威设玄帝宫,麻衣成仙早飞西。谁料玉皇抛六宝,巡游至此为景迷!天马不肯石佛骑,兀立江岸证传奇。问翁可晓普高白?丹崖峰腰寻仙姬。千秋那有尚书墓?百代更无先人基!盆窑衢店沉湖底,世事迁变谁可期?”

向日也有一阕《沁园春》吟柳陂云:“汉水经郧,破障而东,宕却丽川。会田畴万亩,千重黍浪;百村舍树,十里炊烟。两岸山隈,一湖水潋,最是芙蓉九夏天。晴柔里,看三乡风物,浮想联翩。 地灵虎伏龙盘,渐有念、林泉效昔贤。料陶公归后,腐儒哂笑;孔明自喻,竖子震愆。植菊园中,吟诗陌上,大道从来淡泊宽!居陋室,写青枫陈迹,挥笔如椽”。

来源:秦楚刊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