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7日启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3:34 1

摘要: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为纪念至圣先师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而举办的融纪念、文化、旅游、教育、学术、经贸、科技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

当中秋月渐满,曲阜风渐起,承载着千年文脉的盛典即将如约而至。

9月2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情况。

今年正值孔子诞辰2576周年,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定于9月27日至28日在济宁曲阜举办。

历史长河中,文明的浪潮跨越千山万水,将再次汇聚曲阜。

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为纪念至圣先师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而举办的融纪念、文化、旅游、教育、学术、经贸、科技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

自1984年以“孔子诞辰故里游”为起点,历经40多年的传承发展,国际孔子文化节已成为享誉全球、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典,不同文明在这里交流交汇、群芳竞艳,共绘人类文明画卷。

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整体活动架构可概括为“1+3+N”:“1”即紧扣“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这一主题;“3”即三大主体活动,包括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N”即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类孔子文化主题文旅活动。

相比往年,山东在守正创新、巩固提高、节俭务实等基础上,突出特色,例如聚焦“跟着孔子研学游”主题,精准对接海内外多元化研学需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研学资源,系统梳理研学脉络,深入阐释研学内涵,推出仁智山水——高山仰止之旅、止于至善——笃学善行之旅、德行天下——见贤思齐之旅、儒风润人——诗礼传家之旅、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之旅等一批文化底蕴深厚、体验感强的高品质研学线路,以研学旅游为载体,传承弘扬孔子及儒家思想。

同时,山东坚持文旅融合,进一步彰显山东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优势,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充分发挥国际孔子文化节载体优势,坚持全域联动、全业融合、全时消费、全景体验,结合中秋、国庆假期,与“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产品等结合,广泛开展宣传推介、特色展览、主题研学、文艺演出、文旅体验等活动,打造全民共享的文化节日。

国际孔子文化节是推动文明互鉴的桥梁。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的“和而不同”“有教无类”等智慧,为世界提供了价值共识。

作为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环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备受社会期待。

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次大会批准决定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该奖项是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主要用于表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和扫盲领域、妇女儿童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具有杰出贡献的个人。

二十年来,孔子教育奖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开放的评选原则,累计奖励来自南非、西班牙、巴基斯坦等36个国家的57个优秀项目。

获奖主体涵盖多元类型,既有发展中国家扎根社区、深耕基层的民间组织,也有发达国家创新教育模式的先进机构;直接或间接惠及妇女、女童、失学青年、农村贫困人口、少数民族等群体百万余人,有效推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优质教育目标的落地见效,得到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

如今的孔子教育奖已成长为全球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助力落实2030年全球教育议程中作用不可替代,也成为山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纽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是孔子的魅力所在,也是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文明互鉴的初衷所指。

40余年守正创新,40余年锐意进取。国际孔子文化节之所以常办常新、吸引全球的注意力,离不开社会各界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以东道主济宁为例,其充分发挥孔子文化节的活动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努力以节会平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带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例如在着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上,济宁以孔子文化节等重大活动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方面着力提升孔子文化节的层次能级,策划举办公祭孔子大典、云祭孔、全球文庙书院溯源之旅等文化展示活动,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对话的窗口;另一方面成功承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等国际人文交流活动,让“孔子的世界”走向世界。同时,济宁不断深化“五友”外宣,开展“视听济宁”“文化济宁”“走读济宁”系列外宣项目,与26个国家的49座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济宁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广。

山东亦是如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奋力谱写文化“两创”新篇章,通过构建沉浸体验新场景、拓展国际传播新路径、打造交流互鉴新范式等举措,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积极贡献力量。

“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跨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孔子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它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又借助国际孔子文化节等载体惠及全球,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田。

如今从纽约到伦敦,从悉尼到东京,从内罗毕到开普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这位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中寻找解决现代问题的答案。

此刻,尼山圣境已备好礼乐,三孔圣地正静待宾朋。随时间的推移,让我们静待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到来……

来源:方远文化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