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下山,见证祁连山之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6:26 1

摘要:“雪豹下山了!”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科科长马堆芳谈起近年监测数据,语气中难掩欣慰。2019年,祁连山管护中心记录到的雪豹最低活动海拔还在2200米,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960米。“雪豹向低海拔延伸,意味着种群在扩大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4日电(韩佳蓉)“雪豹下山了!”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科科长马堆芳谈起近年监测数据,语气中难掩欣慰。2019年,祁连山管护中心记录到的雪豹最低活动海拔还在2200米,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960米。“雪豹向低海拔延伸,意味着种群在扩大、食物链在恢复,它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图为祁连山管护中心监测到的雪豹。(资料图)

作为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坐落在西北干旱区,其雪山与冰川涵养的水源,默默滋养着河西走廊,孕育出片片绿洲。近年来,管护中心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聚焦生态环境整治、国家公园创建、资源保护能力现代化等重点任务,持续补齐生态保护短板,守护着这条绵延近千公里的“生命线”与“母亲山”。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稳步改善,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回升,岩羊、豺、白唇鹿、马鹿等物种也迎来快速恢复。

自2016年起,马堆芳便带领团队深入祁连山腹地,开展雪豹系统监测。他们在8个样区内,依据种群密度高低科学布设监测点。想要摸清雪豹的行踪,就得与崎岖山路“硬磕”——图纸上5公里的直线距离,现实中却需在陡坡碎石间艰难攀爬,拽着灌木一步步前行。最艰难的一次,为追踪雪豹足迹,他与团队连续徒步13小时,跨越33公里,归来时满身泥土与松针。常年穿行祁连山,家人调侃他像个“野人”不着家,沉浸于山林间。

图为马堆芳和同事们祁连山开展雪豹监测工作。

红外相机记录下的影像,是他心中最珍贵的“成果”。曾有雪豹妈妈带着五只幼崽闯入镜头,调皮的小家伙甚至咬坏了相机,而马堆芳更欣喜于“多次拍摄到多只雪豹同框”。二十余年间,祁连山野生动物种类已从2000年的286种增至360种。这近100种的增加,是生态好转的有力证明,也是他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答案。

图为马堆芳和同事们山里监测日常的午餐。

如今的林草工作早已不同往日。物联网技术落地应用,无人机巡护成为常态,不仅拓展了监测覆盖面,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马堆芳并未止步,正着手建设相机数据库,助力同事精准识别雪豹个体。这份守护的信念也在延续——他的儿子毕业后,也从事智慧林业工作,成为“林草世家”的新生力量。

图为架设监测雪豹的红外相机。

退休的日子渐近,频繁的野外作业让马堆芳的膝盖在下坡时隐隐作痛。他说,退休之后,也想带着对野生动物和摄影的热爱,去更多地方走走。“一辈子能把事业和爱好结合在一起,守着这座山,护着这些生灵,值了。”近三十年的坚守,一名普通林草人用脚步与初心,写下了祁连山生态复苏的生动注脚。(完)

来源:甘肃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