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 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6:33 1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颁布与实施,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条例》不仅加强了党校工作的政治定位,更为党校教师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确立了行动指南。只有将

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张舍予诺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颁布与实施,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条例》不仅加强了党校工作的政治定位,更为党校教师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确立了行动指南。只有将《条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深悟“传道”之责,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与传播者

“传道”是党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传之“道”,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大道。《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这一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把“传道”摆在教师职责的首位。

传道必先明道、信道。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唯有自身真正学懂弄通、融会贯通,方能精准传递其精髓要义。备课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追根溯源,阐述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引导学员从思想深处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

传道必重身教,言行一致。党校教师要时刻铭记“党校人”的特殊身份属性,自觉加强党性锤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以自身的坚定信仰与模范言行感染学员,将“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精研“授业”之本,做履职本领的赋能者与提升者

“授业”是党校教师的核心任务。其关键在于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这一目标对党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根本性要求。

必须克服“本领恐慌”,持续扩展知识半径。不仅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还要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法律、管理、科技等领域知识,密切关注中央最新决策部署与国内外形势变化,着力构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让授课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时代广度。

同时,还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跳出“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教学方式,使学员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和“思考者”。通过案例教学中对真实情境的剖析、情景模拟里的沉浸式体验,让学员能主动调动思维去分析问题、探寻解决路径,在互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善解“解惑”之难,做思想认识的引导者与启迪者

“解惑”是党校教师的重要使命担当。党校学员多具丰富实践阅历与理论基础,常带着理论与实践中的深层困惑来到党校,期盼获得精准解答与思想引导。《条例》指出:“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本质上要求党校教师必须直面问题、善于解惑。

解惑的前提是精准捕捉学员的思想动态与深层困惑。课堂交流、课后研讨、学员论坛、跟班听课等环节中,要格外注重倾听学员的发言与讨论,敏锐捕捉他们普遍关注或感到困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其本质症结。

解惑的关键在于提升说理的学理厚度与针对性。面对理论上的模糊认识,要坚持用彻底的“以理服人”,引导学员以全面、辩证、发展的视角看问题;面对实践中的复杂难题,不简单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理论共同分析矛盾根源、探讨应对策略,在启发思路中提升其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条例》的学习贯彻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作为党校教师,应以《条例》为根本遵循,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深化理论水平、精进教学水平,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切实履行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贡献党校人的智慧与力量。

来源:怀化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