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数据统计,全国目前有近8000家机构提供这类服务,而其中大多数,都是近三年才冒出来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会为一只猫、一只狗办一场体面的告别仪式?
听起来有点超前,但现实中,宠物殡葬正在悄悄崛起。
据数据统计,全国目前有近8000家机构提供这类服务,而其中大多数,都是近三年才冒出来的。
光是2024年下半年,就新增了1000家。
算下来,平均每天有近6家新公司入场。
这背后,不仅是市场在变大,更是人们愿意为宠物的“最后一程”买单了。
01
宠物变了,我们也变了
以前说起养宠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门狗”“捉鼠猫”。
但现在不一样了。
宠物成了家人,成了“毛孩子”。
它们数量变多、寿命变长,也越来越被重视。
有报告显示,国内城镇养宠家庭已经突破1.2亿户,宠物数量甚至超过了4岁以下婴幼儿。
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宠物比例也在攀升。
目前7岁以上的老狗占23%,老猫占11%。
预计到2026年,老年犬猫总量将超过5300万只。
它们活得越久,我们投入的感情就越深。
于是,当它们离开时,我们自然也希望告别得更有温度。
02
告别,不是简单“处理”
你可能不知道,宠物去世后,是不能随便在公园或空地埋掉的。
而如果想买一块正规宠物墓地,价格又不低。
于是很多人陷入两难:草草处理不忍心,大办仪式又负担不起。
正是这个“中间地带”,成了宠物殡葬服务发力的空间。
他们做的,不是简单的“动物无害化处理”,而是有温度、有仪式感的告别。
比如全程透明的火化流程,主人可以亲眼看着宠物走完最后一程。
还有“一宠一炉+实时直播”,确保骨灰的真实性。
这些服务虽然价格高一些,但很多人愿意为这份安心付费。
03
仪式感,是情绪价值的容器
除了透明,宠物主人还希望告别有仪式感。
于是行业里涌现出各种贴心的服务。
比如为宠物建立“生平档案”,记录它们的性格、习惯和趣事。
在告别仪式上,工作人员会朗读这些内容,让主人重温与宠物相处的点滴。
还有“生前规划”服务,像写遗嘱一样,提前安排宠物的身后事。
甚至有人把骨灰做成钻石、吊坠,或者提取DNA永久保存。
这些看似“过度”的服务,其实都是在帮主人安放那份不舍的情感。
04
产业链上的隐形机会
宠物殡葬不只是一门“告别生意”,它还拉动了上下游产业链。
比如景德镇有陶瓷厂转型做宠物骨灰盒,出口美国能卖到几百美元。
山东曹县的棺材厂也切入宠物棺材市场,靠防潮密封技术打开海外市场。
还有绿色殡葬、数字纪念等新需求,催生了树葬、海葬、虚拟墓园等服务。
这说明,当一个需求爆发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机会。
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空白、匹配能力的能力。
05
三点启发,不止于宠物
回过头看,宠物殡葬的火爆,背后有三点值得思考:
第一,服务可视化能带来“安心溢价”。无论是维修还是保洁,让用户看到过程,价值就出来了。
第二,仪式是情绪的载体。很多情感需求,需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交付。
第三,新需求催生新链条。不要总盯着核心环节,边缘配套也许才是蓝海。
宠物的生命虽短,但它们教会我们:告别,也可以很温暖。
而温暖,本身就是一门生意。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