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敢想吗?AI的邀请码竟然疑似一度被炒到五万,Manus AI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当时它还被质疑为是饥饿营销,让人不禁感叹到,普通用户实在太难了。
你敢想吗?AI的邀请码竟然疑似一度被炒到五万,Manus AI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当时它还被质疑为是饥饿营销,让人不禁感叹到,普通用户实在太难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盯着手机刷小红书,就为抢个 AI 产品的邀请码,官方一句 “数量有限,手速要快”,几百上千个码瞬间没影,转头还告诉你 “周末不发码,别蹲了”。
现在的 AI 邀请码,就像是新时代的 “粮票” 一样!以前物资缺,买面包要粮票、买布要布票,没票连基本生活都难。
如今AI 产品说 “算力不够、BUG 太多”,用邀请码把人拦在门外,本质都是 “配给制”,把稀缺的东西,优先分给他们觉得 “该得的人”。
可你细想,真的是算力紧张到容不下更多人吗?明明每天都在发码,看着大家抢破头还偷着乐,说白了,就是故意制造 “不够用” 的假象!
更有意思的是,这邀请码仿佛还成了 “身份象征”,现在 AI 邀请码几乎优先发给科技圈大佬、媒体人、投资人,拿到码的人仿佛成了 “前沿玩家”,在网上晒一晒,都能引来一片羡慕。普通用户想拿个码?难!
要么靠手速拼运气,要么找人脉托关系,这哪是产品测试,分明是在划分 “圈子”,把 “特权” 包装成了 “尝鲜资格”!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还催生出了 “黑市”。据悉,Manus一经发布迅速引爆科技圈,一度导致官网注册页面崩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该产品的使用邀请码被炒至999元至5万元。
由于Manus采用邀请内测的限制,导致很多用户无法体验到这一款AI Agent带来的体验,这一举动也被质疑为“饥饿营销+套壳炒作”。
说到底,AI 产品本该是方便大家的工具,现在却被邀请码搞得 “高高在上”。官方说 “怕用户体验不好”,可最先拿到码的,大多是爱造势的 KOL,根本不是普通用户。
现在我们等 AI 邀请码,等的是便利。可结果呢?都是在无尽的等待里落空。
真希望 AI 产品能少点套路,别再用邀请码当 “挡箭牌”,毕竟好产品不是靠 “抢” 出来的,是靠让更多人用上、用得舒服,才真正有价值啊!
你想啊,用邀请码把人拦在门外,看似 “控制用户量”,实则把真正需要的人挡在了外面。那些靠手速、靠人脉拿到码的,未必是真心想体验产品。
而想靠 AI 辅助工作、学习的普通用户,却只能一次次蹲守、一次次落空。这样的 “筛选”,哪能收集到真实的反馈?又怎么能改进产品?
好产品从来不需要 “饥饿营销” 来撑场面。用户要的不是 “抢到码” 的优越感,而是 “用得上、用得顺” 的踏实感,打开就能用,遇到问题有回应,能真正帮自己解决麻烦。
毕竟,能让大家真心认可的,永远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是花里胡哨的套路。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