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春天的风还带着寒意。
李建国站在县政府门口,手里紧握着那张刚刚签好的承包合同。
路过的熟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声钻进耳朵里:“五万块买个茅坑,这人疯了吧?”
李建国低着头快步走过。
他不知道,这个被所有人嘲笑的决定,五年后会让那些人彻底闭上嘴巴。
012001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河北小县城的街道上还残留着冬日的萧瑟。
李建国蹲在家门口,手里拿着一根点燃的烟,望着对面那栋破旧的楼房发呆。
“老李,又在这儿愁眉苦脸的?”邻居张大妈从楼下经过,手里提着菜篮子。
“还不是为了生计。”李建国抬起头,脸上的皱纹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深刻。
张大妈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咱们这些下岗工人,日子都不好过。你家小伟今年不是要高考了吗?”
“别提了,学费都不知道从哪儿来。”李建国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
屋里传来锅碗瓢盆的响声,王丽正在厨房里忙活着早饭。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服装厂的活儿时有时无,这个月只干了十天,工资还不够交儿子的补课费。
“建国,快进来吃饭。”王丽探出头喊道。
李建国掐灭手中的烟头,走进屋子。
餐桌上摆着一盘只有青辣椒的辣椒炒肉咸菜,还有几张小米烙的饼。
“爸,我同学说市里有个补习班挺好的,就是学费贵了点。”坐在桌边的李小伟怯生生地说道。
王丽放下手中的碗:“贵多少?”
“一个月三百。”
“三百?”王丽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咱们全家一个月的收入才五百块,你这一个人就要花三百?”
李建国伸手阻止了妻子继续说下去:“行了,孩子要上学,再苦再累也得供。”
李小伟低下头,默默地啃着馒头。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就像这个家庭压在每个人心头的那块石头。
吃完饭,李建国背着工具包出门找活干。
县城里的建筑工地不多,零工也越来越难找。
他在街上转了一圈,最后在菜市场门口碰到了老熟人刘师傅。
“建国,还在找活儿?”刘师傅正在啃一个烧饼。
“可不是,家里等着用钱。”李建国在他身边坐下。
“我听说县里要把商业街那个老厕所承包出去,你要不要去看看?”
李建国愣了一下:“厕所?那玩意儿能挣钱?”
“谁知道呢,反正也没别的路子了。”刘师傅拍拍手上的芝麻,“我听说承包费要五万,吓得那些有钱的老板都不敢碰。”
五万!他全部的积蓄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块钱。下午,李建国还是忍不住走到了商业街。
那座公共厕所就立在街角,灰色的水泥墙面已经发黑,屋顶的瓦片有好几片都碎了。
一股刺鼻的味道从里面飘出来,路过的行人都掩鼻快步走过。
“这就是要承包的厕所?”李建国对着看守厕所的老大爷问道。
老大爷抬起头,打量了一下李建国:“你也是来看的?今天已经来了七八个人了,看完都摇头走了。”
“为什么?”
“你自己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建国硬着头皮走进厕所。
里面的景象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地面坑坑洼洼,墙角长满了青苔,几个蹲坑已经堵得严严实实。
最要命的是,整个厕所没有任何排风设施,臭味几乎让人窒息。
“这地方,谁接手谁倒霉。”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李建国回头一看,是本地的包工头王胖子。
王胖子摆摆手:“我劝你也别想了,这五万块钱砸进去,连个响都听不到。”
02
当天晚上,李建国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王丽察觉到了他的异常:“你怎么了?是不是又为钱的事发愁?”
“我今天听说县里要承包商业街那个厕所。”李建国小声说道。
“厕所?”王丽坐起身,“你不会是想去承包吧?那种地方能有什么前途?”
“可是我们现在也没别的路子啊。”李建国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儿子马上要高考了,大学的学费更贵。”
王丽沉默了一会儿:“要多少钱?”
“五万。”
“五万?”王丽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异常尖锐,“李建国,你疯了吗?咱们哪来的五万?”
“我可以贷款,找亲戚借。”
“借钱去承包一个厕所?”王丽声音里带着哭腔,“建国,咱们不能冒这个险。”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还是偷偷去了银行。
信贷员是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听完李建国的来意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您确定要贷款承包公共厕所?”女孩重复了一遍,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确定。”李建国的声音很坚定。
“可是您有什么抵押物吗?”
李建国把家里的房产证推过去:“这是我们家的房子。”
女孩翻看着房产证,皱着眉头:“这房子年代太久了,评估价值最多三万。”
“那我再想办法凑剩下的两万。”
手续办得很顺利,银行批了三万的抵押贷款。剩下的两万,李建国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
当李建国拿着五万块钱现金出现在县政府的时候,办事人员都愣住了。
“您真的要承包那个厕所?”工作人员又确认了一遍。
“真的。”
“合同期是二十年,中途不能退出,您考虑清楚了?”
“考虑清楚了。”
合同签完,李建国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知道,这五万块钱要是打了水漂,全家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拿到厕所的钥匙后,李建国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骑虎难下”。
站在这座散发着恶臭的建筑前,他握着钥匙的手有些发抖。
“爸,我陪你一起进去看看。”李小伟从学校回来,看到父亲独自站在厕所门口。
“不用,你赶紧回家写作业。”李建国摆摆手,“这里味道太大,熏着你了。”
李小伟没有走,而是跟着父亲走进了厕所。刚一进门,他就被那股刺鼻的气味熏得直咳嗽。
厕所内部的状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
地面上积了一层黑色的污水,墙上的瓷砖有一半都掉了下来。
最让人头疼的是,化粪池已经满得快要溢出来了。
“爸,要不我们还是算了吧?”李小伟看着父亲专注的神情,忍不住说道。
“已经签了合同,没有退路了。”李建国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污垢,“再说,咱们家现在也没别的选择。”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就开始了改造工作。
他找了个通下水道的师傅,花了二百块钱把堵塞的管道全部疏通。
又买了几袋水泥,准备把破损的地面重新铺一遍。
改造工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李建国一个人既要当泥瓦工,又要当水暖工,还要当清洁工。
最脏最累的活儿,都得他一个人干。
最难受的是清理化粪池。
李建国戴着厚厚的口罩和橡胶手套,用长柄勺子一点一点地把粪便舀出来。
那种恶臭简直让人窒息,他好几次都忍不住跑到外面去呕吐。
经过两个星期的日夜奋战,厕所终于有了个基本的样子。
“收费两毛钱一次。”李建国在厕所门口立了个牌子。
03
第一天正式营业,一个上午只来了三个客人,收入六毛钱。
李建国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手心里的六枚硬币,心情复杂得说不出话来。
“六毛钱,连买个馒头都不够。”他喃喃自语道。
下午的生意稍微好了一些,总共来了八个人,其中有两个是小孩子,李建国没好意思收钱。
一天下来,总收入一块二毛钱。
“按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李建国算了算,如果每天收入一块多,一个月也就三十多块,一年也不过四百块,二十年才八千块。
这和五万的投资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进入2002年,李建国发现厕所的生意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来的客人明显比以前多了,特别是周末的时候,有时候还要排队。
“建国,你这厕所怎么这么多人?”张大妈路过的时候好奇地问道。
“可能是因为收拾得比较干净吧。”李建国一边擦拭着门外的标牌一边回答。
确实,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维护,这座厕所已经成为整条商业街最干净的公共厕所。
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厕所的月收入已经稳定在一百五十块左右。
一个上午,李建国正在打扫厕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
他走出来一看,发现商业街的另一头开始有挖掘机在作业。
“师傅,这是要干什么?”李建国问一个正在指挥施工的工人。
“旧城改造,这一片都要重新规划。”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听说要建个大商场。”
旧城改造,这四个字让李建国的心里咯噔一下。如果这一片都要改造,那他的厕所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当天晚上,李建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丽。
“改造?那咱们的厕所怎么办?”王丽露出担忧的神色。
“应该没事吧,改造是改造,厕所还是要用的。”李建国安慰妻子,心里其实也没底。
第二天,李建国特意到县政府了解情况。办事大厅里人来人往,他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轮到自己。
“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商业街改造的事情。”李建国对着窗口里的工作人员说道。
“改造的具体方案还没出来,你是有什么需要吗?”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问道。
“我承包了那边的公共厕所,想知道会不会受影响。”
工作人员这才抬起头看了李建国一眼:“哦,就是那个厕所啊。具体情况要等规划出来才能确定,你留个电话,有消息我们通知你。”
从政府出来,李建国的心情很复杂。
他不知道这次改造对自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厕所要拆,那五万块的投资就真的打水漂了。
但如果改造能带来更多的人流,生意说不定会更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商业街的变化肉眼可见。
破旧的店铺一家家关门,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门面。
李建国的厕所生意也随着这些变化越来越好。
每天的客流量从原来的十几个人增加到了五六十个人,周末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一百多人。
“爸,这个月咱们挣了多少钱?”李小伟帮着数钱的时候问道。
“三百二十块。”李建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加上房租,这个月总收入三百七十块。”
这是厕所开业以来收入最高的一个月。
虽然距离回本还很遥远,但至少让李建国看到了希望。
在李建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了。
县政府正式发布通告,商业街改造的具体方案出来了...
04
那天下午,李建国正在厕所里擦拭洗手台,听到外面有人在大声议论什么。
他走出来发现好几个邻居围在一起,手里拿着一张红头文件。
“建国,快来看看这个!”张大妈看到李建国,赶紧招手叫他过去。
李建国走过去,看到那是一份县政府的正式通告。
通告的标题写着:《关于商业街改造工程的公告》。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通告的内容,当看到其中一行字的时候,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将对商业街所有老旧建筑进行拆除改造,包括位于街角的公共厕所...”
李建国感觉天旋地转。五万块钱,三年的辛苦经营,难道要打水漂了?
通告贴出来的第二天,李建国就收到了县政府的正式通知。
通知书上用正楷字写着:要求配合拆迁工作,限期一个月内搬离。
李建国拿着通知书的手在微微颤抖。
王丽看到丈夫的表情,心里就明白了大概。
“是不是要拆了?”王丽的声音很轻,但李建国还是听出了其中的颤抖。
“嗯。”李建国点点头,把通知书递给妻子。
王丽看完通知书,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
屋子里很安静,只能听到墙上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妈,爸,怎么了?”李小伟从房间里走出来,看到父母凝重的表情。
“厕所要拆了。”李建国简单地说道。
李小伟愣住了。这几年来,全家人的生活都围着这个厕所转。
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母亲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的默默支持,现在突然说要拆了,这对全家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那咱们怎么办?”李小伟问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李建国叹了口气。
第二天,李建国就去县政府询问拆迁补偿的事情。
负责拆迁工作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他翻看着手里的文件,头也不抬地说道:
“按照老旧建筑的补偿标准,给你们两万块钱。”
“两万?”李建国以为自己听错了,“我当初承包费就花了五万。”
“那是你的承包费,跟拆迁补偿是两回事。”男人抬起头,用一种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按照相关规定,老旧建筑的补偿就是这个标准。”
“可是我这三年来投入了不少钱改造,而且生意刚刚有了起色...”
“这些都不在补偿范围内。”男人打断了李建国的话,“你要是觉得有问题,可以申请复议。”
从政府出来,李建国感觉浑身无力。
五万的投资,三年的辛苦经营,现在只能拿回两万的补偿,这意味着他要净亏三万块钱。
更要命的是,这三万块钱里还有两万是借来的,现在拿什么还?
消息传开后,邻居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人同情,有人幸灾乐祸。
“我早就说过,买厕所这种事情就是瞎胡闹。”李大叔在楼下大声说道,“现在好了,五万块钱打了水漂。”
“就是啊,当初那么多人劝他都不听。”另一个邻居附和道,“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张大妈倒是比较同情:“建国他们家也够倒霉的,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又碰上拆迁。”
“倒霉什么倒霉?”李大叔摆摆手,“这叫活该!谁让他当初做那种蠢事。”
这些议论声传到李小伟耳朵里,让他在学校里都抬不起头来。
同学们指指点点,有的甚至当面嘲笑:“你爸花五万买厕所的事情全县城都知道,现在拆了吧?”
李小伟涨红了脸,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05
回到家里,李小伟看到父亲坐在厕所门口,一个人对着夕阳发呆。
那种落寞的背影让他心里很难受。
“爸,要不我不上大学了。”李小伟走到父亲身边说道。
“胡说什么?”李建国回过神来,“你好好念书,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可是现在家里...”
“我说了不用你操心!”李建国的语气很严厉,“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爸妈考虑。我们受了一辈子苦,就是希望你能有出息。”
当天晚上,李建国计算了一下家里的财务状况。
除去要还的债务,拆迁补偿到手后,家里还要倒贴一万多块钱。
而李小伟的大学学费又是一个巨大的开支。
“要不我去工厂找个活儿?”王丽提议道,“现在服装厂的活儿不多,我可以去别的地方看看。”
“你身体不好,别再累坏了。”李建国摇摇头,“我再想想办法。”
李建国想过很多办法,包括继续贷款,或者找更多的亲戚借钱。
但是有了厕所这次失败的经历,愿意借钱给他的人已经不多了。
“建国,不是我不想帮你。”大舅哥王强摇着头说道,“你上次借的钱还没还呢,我实在是没能力再借给你了。”
表弟也是同样的态度:“哥,我理解你的难处,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生意要做。上次借给你的钱,什么时候能还啊?”
连续碰了几次壁后,李建国开始感到绝望。
看着家里的拆迁通知书,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了。
那天下午,李建国正在收拾厕所里的东西,准备搬家。
突然,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请问您就是李建国先生吗?”年轻人很有礼貌地问道。
“我是,你找我有什么事?”李建国放下手中的东西。
“我是恒大地产公司的业务员,我姓陈。”年轻人递上一张名片,“关于您这块地的拆迁补偿,我们公司想跟您谈谈。”
“拆迁补偿?”李建国愣了一下,“不是已经定了吗?两万块钱。”
“那是政府的补偿标准。”陈先生笑着说道,“但是我们公司觉得这个标准可能偏低了。”
李建国看着这个年轻人,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是这样的,您这块地的位置比较特殊,我们公司的项目需要用到这个地块。”陈先生解释道,“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给出更高的补偿。”
"多少?" 李建国的心跳开始加速。
陈先生没有立即回答。他极其缓慢地伸出了手。
"你...你说多少?" 李建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数字...这怎么可能?
陈先生保持着那个手势,"您没有看错,就是这个数字。"
这个数字让李建国头晕目眩。
如果真的有十万,不仅能把之前的亏损全部弥补,还能剩下五万块钱。
李建国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道:“为什么你们愿意出这么高的价格?”
“因为您这块地的位置很重要。”陈先生指了指外面,“我们要建的商场,这里正好是主入口的位置。”
李建国看向窗外,商业街已经变了个样子。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厕所正好位于整条街最中心的位置。
06
陈先生接下来的话才让李建国彻底震惊了:“县政府刚刚通过了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您这块地将成为整个新商业区的核心位置。按照新的规划,这里要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而您的这块地,正好是购物中心的黄金入口。”
李建国愣住了:“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如果按照新的规划执行,这块地的价值可能远远不止十万。”陈先生停顿了一下。
“但是新规划还没有正式公布,现在知道的人不多。我们公司是通过内部渠道得到的消息。”
李建国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如果陈先生说的是真的,那这块地的价值可能会比想象中高得多。
但是,万一这只是个圈套呢?
正在这时,王丽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建国,政府又发通知了!”王丽手里拿着一张新的通知书,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说是规划有变,要重新评估补偿标准!”
陈先生看了一眼王丽手中的通知书,脸色微微一变:“看来消息已经泄露了。”
李建国接过通知书,快速地看了一遍。
通知书上说,由于城市规划调整,需要重新评估各个地块的价值,拆迁补偿标准将根据新的评估结果确定。
“这是什么意思?”李建国问道。
“意思就是,您的这块地可能要重新定价了。”陈先生叹了口气,“我刚才提出的十万块钱的报价,可能很快就不算数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汽车喇叭声。
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厕所门口,从车上下来了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
“李建国先生吗?”领头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女人,“我们是城建局的,需要跟您谈一下关于土地评估的事情。”
李建国看看陈先生,又看看这些突然出现的政府工作人员,感觉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当初被所有人嘲笑的决定,正在发生一个惊天的逆转...
城建局的工作人员在厕所里转了一圈,然后开始测量地块的面积。
领头的女干部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神情很严肃。
“李先生,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这块土地的价值。”女干部合上本子说道,“根据新的城市规划,这里将成为商业核心区域。”
“那补偿标准会有什么变化?”李建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具体的补偿标准要等评估报告出来才能确定。”女干部的回答很官方,“不过按照新的规划标准,补偿肯定会比之前高。”
陈先生在一旁听着,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他知道,一旦政府重新评估,他们公司想以低价拿到这块地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李先生,我们公司的报价依然有效。”陈先生趁着女干部不注意,小声对李建国说道,“十万块钱,现在就能拿到。”
李建国犹豫了。十万块钱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如果政府的补偿更高呢?
“我需要考虑一下。”李建国没有立刻答复。
当天晚上,李建国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商量这件事。
“我觉得应该等等看政府的评估结果。”王丽说道,“万一补偿更高呢?”
“可是万一政府的补偿还是不高,那个地产公司又反悔了怎么办?”李小伟也参与了讨论。
李建国思考了很久:“我们再等几天,看看政府那边有什么消息。”
07
三天后,城建局的评估报告出来了。
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根据新的城市规划,李建国这块地的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三千块钱。
厕所占地面积是八十平方米,这意味着补偿金额是二十四万!
消息传开后,整个小区都轰动了。那些曾经嘲笑李建国的邻居们现在都说不出话来。
“二十四万?”李大叔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这不可能吧?”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评估报告了。”张大妈兴奋地说道,“建国这下发财了!”
但是李建国并没有被这个数字冲昏头脑。
他知道,政府给出的是最低补偿标准,如果有开发商真的需要这块地,价格可能会更高。
果然,第二天就有三家地产公司的代表找上门来。除了之前的陈先生,又来了两家公司的业务员。
“李先生,我们公司可以出三十万。”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板说道。
“我们出三十五万!”另一家公司的代表立刻加价。
陈先生看到竞争这么激烈,也不得不提高报价:“我们公司出四十万,而且可以立刻签合同。”
四十万!这个数字让李建国想都不敢想。
从当初的五万投资到现在的四十万回报,这意味着他将净赚三十五万。
但是李建国没有急着答应任何一家公司。
他觉得既然有这么多公司竞价,说明这块地的价值可能还不止四十万。
“各位老板,给我一天时间考虑。”李建国对着三个地产商说道。
当天晚上,李建国找到了在县里当公务员的老同学刘伟,想了解一下这块地为什么这么抢手。
“建国,你这回真是撞大运了。”刘伟看了看规划图,“你知道县里要在这儿建什么吗?”
“商场?”
“不只是商场,是整个县城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刘伟指着图纸说道,“你的地正好是主入口的位置,谁拿到这块地,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项目的咽喉要道。”
“那你觉得这块地到底值多少钱?”
刘伟想了想:“以我的经验,至少五十万以上。你要是不急着用钱,可以再等等看。”
第二天,李建国把三家地产公司的代表都叫到了一起。
“各位老板,感谢你们对这块地的青睐。”李建国清了清嗓子,“但是我觉得你们的报价还不能体现这块地的真正价值。”
“那李先生的心理价位是多少?”陈先生问道。
“六十万。”李建国说出了一个让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数字。
三个地产商面面相觑,谁也没有立刻表态。
“李先生,六十万的价格确实有些高了。”花白头发的老板摇摇头,“我们需要回去商量一下。”
其他两个地产商也是同样的态度,都说需要回去考虑。
李建国并不着急,他知道真正需要这块地的人不会因为价格放弃。
果然,两天后陈先生又找上门来。
“李先生,我们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接受您的报价。”陈先生说道,“六十万,一次性付清。”
但是李建国又提出了一个条件:“我要先看到你们公司的资质证明和资金证明。”
陈先生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没问题,我明天就把证明材料带过来。”
第二天,陈先生如约带来了公司的各种证明文件。李建国仔细查看后,确认这是一家正规的大型地产公司,而且资金实力雄厚。
“李先生,我们可以签合同了吗?”陈先生问道。
“可以。”李建国点点头。
合同签署的过程很顺利。李建国拿到了六十万的支票,扣除当初的五万投资和这几年的各种费用,净赚了五十多万。
08
消息传开后,整个小区再次轰动了。
那些曾经嘲笑李建国的人现在都闭上了嘴巴。
“五十多万啊,够我干一辈子的。”李大叔摇着头感叹道。
“早知道当初我也去承包个厕所。”另一个邻居懊悔地说道。
“承包厕所容易,关键是你有那个眼光吗?”张大妈反驳道,“人家建国从一开始就说这地方有前途,你们都不信。”
李小伟的同学们也改变了态度。
以前嘲笑他父亲的那些人,现在都主动跟他打招呼。
“小伟,你爸真厉害,早就看出那块地有价值。”
“是啊,五万变六十万,这眼光绝了。”
李建国并没有因为这笔意外之财而飘飘然。
他用这笔钱先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然后在县城新区买了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剩下的钱存进银行,准备用来供儿子上大学。
“爸,咱们现在算是发财了吗?”李小伟问道。
“发什么财?”李建国笑着摇头,“这只是运气好而已。钱这东西,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还是要踏踏实实过日子。”
王丽也是同样的态度。她没有因为有了钱就改变生活方式,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
“钱要花在刀刃上。”王丽对儿子说道,“你好好念书,这是对这笔钱最好的投资。”
李小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2006年春天,李建国一家搬进了新房子。
站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李建国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个决定。
“还记得当初签承包合同的时候吗?”王丽问道。
“记得,你当时差点跟我拼命。”李建国笑着回答。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像做梦一样。”王丽摇摇头,“谁能想到一个破厕所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李建国看着窗外,新区的高楼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时间改变了太多东西,也验证了一些东西。
“其实我当初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李建国诚实地说道,“只是觉得总要试一试,不试永远不知道结果。”
“那些当年嘲笑我们的人,现在确实笑不出来了。”王丽说道。
“他们笑不笑都无所谓。”李建国摆摆手,“重要的是咱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回想起那个改变命运的决定,李建国常常感叹时间的神奇。
五年前,那些嘲笑他的人确实笑不出来了。
但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聪明,而是勇气。
勇气让他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时候做出了那个决定,勇气让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了下来,勇气也让他在成功之后保持了清醒。
2008年,李建国被评为县里的“创业标兵”。
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他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李建国想了想,拿起话筒说道:“我的经验就是,不要害怕别人的嘲笑。当所有人都觉得你的想法不可行的时候,也许正说明这个想法有价值。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要努力,要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李建国看到了台下坐着的王丽和李小伟,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一个关于勇气、坚持和时间的故事。
五年前的那个春天,李建国做出了一个被所有人嘲笑的决定。
五年后,那些人真的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而李建国明白,这个奇迹的背后,不是运气,不是天赋,而是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持。
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努力是最好的回答。
来源:大大大大聪明游戏解说